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日子已经晃到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窗外的太阳已经让你睁不开眼,手指碰到墙面红砖上已经有了轻微的灼烫感,知了用积攒了一年的力气嘶声叫着,这些都提醒着你今天已经入伏了。
随着江南的梅雨季节的结束,大面积的降雨逐渐减少,再加上白天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热在三伏,全国都即将进入烧烤模式。
在上一期小暑养生的推文中,海医生给大家介绍了小暑时节要养阳的观念,因为这个时期人体出汗多、消耗大、易劳累,所以对于人体阳气的蓄养尤为重要。那么到了最热的三伏时节,应该如何养生呢?茶的故事()认为有以下几个要点,海医生来为您讲一讲:
第一,健脾祛湿
虽然出了黄梅天,但是潮湿的大环境还没有结束,在潮湿的环境里,湿邪是夏天入侵人体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该非常注重健脾祛湿。
那么如何健脾祛湿呢?
首先,控制饮食。避免吃过多的冷饮冰棒、冰西瓜等寒凉之物,影响脾脏的运化,造成食欲不振,腹满腹涨,嗳腐吞酸等症状。多吃有利于排湿健脾食物,如薏米、赤小豆、土茯苓、荷叶、冬瓜等。
其次,适度运动。在避免大运动量致使人体脱水,大量流失电解质、矿物质的情况下,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瑜伽、太极等,适量排汗,抵御湿卸入侵。
最后,千万不要忘记茶叶对人体的功效。可以多喝一点促进消化功能的黄茶(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和黑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富含消化酶的黄茶和富含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磷脂的黑茶都有助于帮助消化、刺激食欲。
第二,清热消暑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可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代用茶,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这里海医生的一个小偏方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将菊花、枸杞、薄荷叶一起泡水与红茶混合,再加冰糖,稍微冰镇一下,简直就是棒棒哒。
第三,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三伏天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在三伏这个时期通过内服外治可以帮助充实和储存阳气,到冬季阳气不足时可得到一些补充,让人体有相对旺盛的阳气来抵抗可能复发的疾病,以减少患病的几率和减轻患病后的症状。所以有这方面需求的人也要抓医院进行三伏贴、三伏灸的治疗。
对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颈肩腰腿痛,痛经等效果很好呢!
时光匆匆溜走,切记在三伏天抓住养生的机会,掌握养生的技巧,让你今年都能棒棒哒。
本文作者:海市蜃楼,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由茶的故事()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