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应防止抗菌素滥用

1.西医药治疗

(1)一般治疗: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人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晶,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2)对症治疗: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痉药:如颠茄8n堪11次,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疗:抗菌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黄连素0.3g口服,1日3次或庆大霉素8万u口服,1日3次等

2.中医药治疗

(1)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

(2)寒湿阻滞: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灞

治法: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方药: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o克、紫苏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中成药:霍香正气水

(3)食滞胃肠: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莱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中成药:保和丸,香连化滞丸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10弱

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方药:人参3克、白术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陈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克、白术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陈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和胃止泻

方药:人参3克、白术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陈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里

对直肠炎认为是肠道蕴热症见腹痛、下坠、大便带脓血治腚滋阴清热药用槐角、地榆、败酱草、白头翁、马齿苋解毒清热;白芍、乌梅、山楂酸甘化阴;秦皮收涩止泻另外,可配合针刺治疗

对放射并发白细胞减少者,中医认为阴虚血少症见疲乏无力,面色苍白治宜益气养血药用黄芪、黄精益气;当归、鸡血藤被血活血;菟丝子、枸杞、紫河车补肾生髓另外,可用50%灵芝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4ml,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并发血小板减少者,中医认为是气阴两虚,血热妄行症见疲乏无力,皮肤粘膜有出血现象治宜益气养阴,凉血止力药用黄芪、鳖甲胶、龟板胶、大枣益气养阴;白茅根、丹皮、仙鹤草、小蓟清热止血中药保留灌肠用白芨60g,地榆炭20g,三七粉3g,加水1000ml,煎至500ml,每次50ml保留灌肠,10次为1疗程作者曾用青黛3g,呋喃西林粉0.5g,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加水至500ml,1天1次,每次50ml,保留灌肠,10日为一疗程,对止血可收到满意效果)盲肠壁炎性水肿严重,不能按常规将阑尾残端埋入荷包缝内,可在阑尾根部切断阑尾,用间断丝线浆肌层内翻缝合方法埋入阑尾残端如仍无法埋入时,则用阑尾系膜或附近的脂肪结缔组织覆盖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