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56688.html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就是患者的“命”,是肿瘤的“瘤品”,很多时候我们是改变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去观察它、去检测它,我们希望去做能够改变患者命运的医生。中国有句古话:“知天命、尽人事”。医生只有在掌握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框架下去进行治疗,患者的获益才会最大化。

——陈功教授

年11月30日,由广东省抗癌协会、美中抗癌协会(USCACA)、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ChineseJournalofCancer(《癌症》杂志)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上,医院的陈功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转化治疗新思路、治疗新策略以及原发瘤部位给临床带来的思考三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陈功

?医院结直肠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秘书长、理事

?-年ASCO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全国胃肠道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委员、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1时移世易:肠癌转化治疗的内涵已变迁

传统意义上的mCRC转化治疗主要是从外科技术的角度出发,这是因为当时肠癌的根治只有手术切除一种治疗方式,如果肝胆外科判断因为肿瘤体积过大、位置不佳等原因不能进行手术,称为“不可切除”,而从前的转化治疗就是使肿瘤体积缩小,从外科技术上使“不可切除”转化为“可切除”。

随着外科技术的完善,消融治疗、立体定向放疗、局部区域治疗等局部治疗手段也不断发展,基础上“不可切除”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见,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对患者生存获益影响更大的因素是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换言之,医生的初衷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然而如果术前对患者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不了解,很可能手术是无效的,甚至是过度治疗。因此,今天的转化治疗是从技术和生物学行为双层面进行考量,对初始无法或不适合进行根治意向的局部治疗(包括手术)的mCRC患者,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全身治疗,使得可以或适合进行局部治疗根除所有已知肿瘤,达到无瘤状态(NED),这种局部治疗前的全身治疗,即是被赋予新内涵的“转化治疗”。

年,ESMOmCRC共识指南提出转化治疗要从技术标准和生物学行为两个维度去评估。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患者初始就诊时,肝脏布满转移瘤,经过整体治疗后很可能大部分转移瘤消失、“不可切除”变为“可切除”,事实上这种转化技术已经不单纯是技术上得转化,还包括生物学行为的转化。

我个人认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可以被转化的,如果我们否认肿瘤生物学行为能够被转化,就相当于否认了肿瘤可以被治愈的可能性,而事实上肿瘤是可以被治愈的。因此,生物学行为控制应该被列为转化治疗的内涵,这也是一个新的理念。

2与时俱进:mCRC转化治疗的基本策略调整

对于一个mCRC患者,我们除了要评估其病灶在技术上是否可切,还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