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可治嘛 http://www.baidianfeng51.cn/huanzhetiandi/xinqinggushi/167.html

又到了一年一季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节,每年都有群众误食有毒野生菌发生中毒事件发生。天赐的山珍美味摆在眼前,我们如何安全食用呢?

首先来看哪些野生菌可以食用

青头菌

青头菌是云南野生菌最具代表性的菌种,从外表上看就比较吸引人,白杆绿头,在野生菌中很容易辨识。青头菌无毒,做法非常多样。

白牛肝菌

牛肝菌的种类非常多,其中以白牛肝菌最为好看,褐色菌帽,白色菌杆上有网状花纹,因其味道相比其它种类牛肝菌要淡,因此价格也相对便宜。

红牛肝菌

红牛肝菌《舌尖上的中国2》里曾经介绍过,它还有个更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见手青,也就是被手捏过的地方就会变青,这是因为其体内含有毒性,虽然有毒,但是因为其香味在牛肝菌中最为浓烈,因此云南人也最为喜欢食用,其价格也适中。当然,炒熟后的见手青毒性也就消失了。

黑牛肝菌

黑牛肝菌与红牛肝菌味道差不多,也叫黑见手青。吃的时候记得要炒熟透,多放大蒜哦。

黄牛肝菌

也叫黄老人,因其全身土黄色而得名。黄牛肝菌最突出的特点是吃起来比较脆,味道较红、黑牛肝菌稍淡。

松塔牛肝菌

这是牛肝菌群里面的屌丝,长得很是磕碜,卖相很差。基本也就是捡到了自己吃,但味道还可以,手捏过后会变黑。

奶浆菌

奶浆菌受到创伤后,创口会流出乳白色的液体,形似牛奶,因此而得名。

鸡油菌

因其全身黄色且晶莹透亮,形似鸡油而得名,无毒。

谷熟菌

稻子成熟时所生长的菌种。味道比奶浆菌还香,受创时会变色,有微毒。

扫把菌

因形状像扫把得名,因为其相貌和味道一般,所以是比较便宜的菌种之一,云南本地人喜欢吃,无毒。

块菌

叫法很多,也叫松露,菌中的钻石,印象最深的是被称为“豹子眼睛”,常用来泡酒,具有壮阳、补肾等保健作用。

虎掌菌

个头非常大,与松塔牛肝菌很像,也是卖相不好,市场上很少见。

竹荪

竹林里的特产,全国各地都常见,目前已经可以人工栽培,常用来炖汤。

松茸

松茸也叫松口蘑,价格非常昂贵,一般都是论朵卖,每公斤价格上千元,大多数都出口日本。《舌尖上的中国》也介绍过。

干巴菌

云南人称瘦肉为干巴,而干巴菌像瘦肉而得名。干巴菌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也是一种比较名贵的菌种,价格相应也很贵,无毒。

鸡枞菌

最神奇的菌种

与白蚁营共生生活,白蚁在筑巢时为它传播菌种,白蚁从鸡枞的小白球获得营养物质和抗病物质,鸡枞又从白蚁巢菌圃及周围环境获得营养源。

味道鲜美,很适合用来煮汤,云南人更最喜欢用它来炸油,炸好的鸡枞油在吃面时随便放上一点,便立刻充满了鸡枞的鲜香,《舌尖2》也介绍过。

下面,

我们来谈一谈

有毒野生菌的种类和辨别方法

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原因

01

误食有毒菌类

我国有毒蘑菇余种,云南余种,但能食用的只有三四十种,比如有一种形态类似鸡枞的有毒菌(灰花纹鹅膏菌)。

(灰花纹鹅膏菌)

02

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如果没有弄熟或者炒菌的锅铲沾上了没有炒熟的菌子,食用后就可能发生中毒。

03

生长环境污染

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很容易导致中毒。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01

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02

二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03

三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蘑菇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04

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05

五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无异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简单总结就是:

以下几点也很重要,请大家要牢记!

01

不要购买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类。即使对自己熟悉的,能确定为无毒的,食用时也不要杂,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菌。

02

对购买和采来的能确定为无毒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减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03

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04

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野生菌中毒的症状

夏季是食菌中毒的多发期,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01

胃肠炎型

这种中毒表现较为普遍,约占80%。具体表现:进食毒菌后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一般不发热,严重者会导致脱水,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引起这类中毒的有毡盖美牛肝菌、黄粉末牛肝菌、苦粉孢牛肝菌、毒红菇、臭黄菇、腊伞、月光菌等。

02

神经精神型

潜伏期半小时至6小时,它除了胃肠炎表现外,还有精神兴奋、精神错乱和精神抑制等症状。有烦躁、幻听、幻觉、妄语等怪异行为,少数人还有迫害妄想,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食用者会感觉面前有活动的小人或动物,进而有打人毁物、狂奔乱跑,甚至出现伤害行为。这类中毒病人经治疗后就可以恢复,且无后遗症,死亡率很低。引起这类中毒的有小豹斑鹅膏(俗名:满天星)、红葱、中华红牛肝菌等。

03

溶血型

进食毒菌6至12小时后,除有胃肠炎型表现外,还有贫血、肝肿大等症状。少数病人会出现血红蛋白尿,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很快控制病情。如鹿花菌就可能引起此类症状。

04

多脏器损伤型

在进食毒菌10至30小时后,先有胃肠炎型表现,然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还伴有精神症状。此类病人病程2至3周,由于先期症状是胃肠炎表现,往往容易被误诊,又因为会出现病情反复,有时还会中断治疗。引起此类中毒的有白罗伞、黄毒伞、灰花纹鹅膏等菌类,误食后死亡率极高。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如何自救

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疗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医院诊治,送医最佳时间:2小时内;超过六小时,会有不可逆的损伤及危及生命,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咽部,帮助呕吐,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让患者饮用少量淡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END-

部分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绿春融媒综合整理

编辑:卢来金

主编:陈艳

责编:李猛

监制:李婷

绿春融媒公益宣传栏

哈尼山乡战贫困—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网络诚信公益广告感人瞬间-初心小编提示

长按下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