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ly)又称变态反应(allergy),指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超敏反应的实质是一种免疫应答,故也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其与正常免疫应答的区别在于机体在识別和排除抗原的同时,还造成机体的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我们将损伤的一面称为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根据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分为四型:I型又称速发型;Ⅱ型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Ⅲ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IV型亦称迟发型。
I型超敏反应,俗称过敏反应(anaphylaxis)
其特点是:①发生快,消退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②抗体为IgE;③介质引起生理功能紊乱,无明显的组织损伤:④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表现为对某些变应原易产生IgE抗体,亦称过敏体质。
01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最严重的I型超敏反应,通常由医源性因素(如注射药物、生物制剂)和昆虫叮咬(如蜜蜂、黄蜂)引起,致敏机体在接触变应原后数分钟内出现休克症状,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1)药物过敏性休克
以青霉素引发最为常见,此外头孢霉素、链霉素等也可引起。青霉索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青霉烯酸)与体内组织蛋白结合后获得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IgE并结合于靶细胞。当致敏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致敏靶细胞活化并释放生物活性介质而诱发过敏性休克。少数人初次注射霉素也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是由于曾经口服过青霉素类药物或吸入过青霉菌孢子而致。青霉素制剂不稳定,在溶液中易分解成青霉噻唑醛酸和青霉烯酸,因此使用青霉素时应临用前配制。
(2)血清过敏性休克
临床应用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进行治疗或紧急预防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这是因为抗毒素来源于动物血清,对人体是异种蛋白,具有变应原性,致敏的机体再次注射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又称血清过敏症(serumanaphylaxis),重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02
呼吸道过敏反应
此过敏反应常因吸入花粉、尘螨、真菌、动物皮毛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多为吸入或食入变应原后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引起哮喘和呼吸困难,分为速发相和迟发相,前者发生快,消失也快;后者发生慢,持续时间也长,同时局部出现以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另外,过敏性鼻炎多为吸入变应原后引起鼻黏膜水肿、分泌增加,以致患者有流涕、喷嚏等症状,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03
消化道过敏反应
少数人进食鱼、虾、蟹、蛋、奶等食物或服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后引起肠道平滑肌痉挛和分泌增加,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过敏性胃肠炎症状。此类患者胃肠道sIgA明显减少,并伴行蛋白水解酶缺乏,胃肠黏膜易受损伤,且食物蛋白尚未完全分解即通过受损黏膜被吸收,从而作为变应原诱发消化道过敏反应。
04
皮肤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湿疹和血管性水肿,可由药物、食物、吸入变应原(如花粉、油漆)或肠道寄生虫引起。血管性水肿可累及喉头黏膜导致喉头水肿而危及生命。某些物理性因素(如冷、热、光)也能诱导局部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导致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