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GIE症候群 (粒线体性神经胃肠脑病

疾病简介

MNGIE症候群(粒线体性神经胃肠脑病变症候群)是一种会致使身体多重系统功能异常的遗传性疾病,特别影响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通常于20岁前出现,小至婴儿大至成人皆有可能病发,疾病症状会随年龄增长越趋严重。此症最常见也最严重的问题为消化系统异常,大部分患者皆有肠胃蠕动不良(gastrointestinaldysmotility)的症状,包括易饱足感(即使进食量少)、吞咽困难(dysphagia)、用餐后感到噁心及呕吐、腹痛、腹泻、肠阻塞等,进而致使患者体重明显减轻及恶病体质(cachexia);MNGIE症候群也会造成神经系统异常,症状通常比肠胃道的问题轻微,包括刺痛、麻、周边神经病变等,在手脚特别明显;其他可能出现的症状尚有眼睑下垂(ptosis)、眼肌麻痺(ophthalmoplegia)及听损等。脑白质病变(leukoencephalopathy)是此症的另外一特点,通常不会引发症状,需由核磁共振(MRI)检查发现。

发生率

MNGIE症候群的盛行率仍未知,目前全球约有70例临床个案报告。

病因学

目前已知TYMP基因(过去称ECGF1基因)产生突变会导至MNGIE症候群,此基因与胸腺嘧啶磷酸酶(thymidinephosphorylase)的制造有关,胸腺嘧啶磷酸酶可将胸腺嘧啶(thymidine)分解为较小的份子,调理细胞中核甘(nucleoside)的浓度。TYMP基因若产生突变,将严重影响胸腺嘧啶磷酸酶的活性,患者因为此酵素的活性下降或失去活性,致使体内胸腺嘧啶的浓度大幅提升。研究认为胸腺嘧啶过量对粒线体DNA(mtDNA)是有害的,胸腺嘧啶磷酸酶的缺损和胸腺嘧啶的堆积将干扰mtDNA的保持和修复机制,使突变积累于mtDNA,让mtDNA变得不稳定,也会使患者粒线体内的mtDNA变少(mtDNAdepletion),进而伤害线粒体的正常功能。

遗传模式

MNGIE症候群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者的父母通常各带一个副本的突变基因,为没有疾病症状的带因者。

临床特点

MNGIE症候群的临床特点包括进行性肠胃蠕动不良、恶病体质、眼睑下垂∕眼肌麻痺或眼球运动功能障碍(ophthalmoparesis)、脑白质病变、脱髓鞘性周边神经病变(demyelinatingperipheralneuropathy),其中,进行性肠胃蠕动不良通常以腹胀及易有饱足感、恶心、吞咽困难、胃食道逆流、用餐后呕吐、阵发性腹痛或腹胀、腹泻等症状表现,脱髓鞘性周边神经病变则常以刺痛、麻、疼痛等感觉异常(paresthesias)及对称性下肢末端无力表现。此症临床症状出现的顺序没法预测,病发年龄通常介于10~50岁,约有六成患者在20岁前出现症状。

诊断

MNGIE症候群的诊断根据包括严重的肠胃蠕动不良症状、恶病体质、眼睑下垂、眼肌麻痺、感觉运动神经病变,并透过MRI检查发现脑白质病变,且患者有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一致的家族病史;另可进行基因检测确认患者的TYMP基因是不是带有两个副本的基因突变,或进行生化检查来确认胸腺嘧啶磷酸酶的酵素活性是不是明显减少、血浆中胸腺嘧啶或去氧尿嘧啶(deoxyuridine)的浓度是不是升高。

医治

MNGIE症候群的医治方式主要为针对症状给予支持性医治,包括改良吞咽困难的状态并保护呼吸道、给止吐剂、胃造口及给予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feeding)、以适当抗生素医治肠内细菌过度增殖造成的问题、以抗郁剂及抗癫痫药物医治神经病变症状、特殊教育之参与、物理医治及职能医治等;另外,需针对吞咽功能异常及大肠憩室症(diverticulosis)预防併发症的产生,例如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pneumonia)及憩室破裂(ruptureddiverticula)。患者需避免服用会干扰粒线体功能的药物,经肝代谢为主的药物需谨慎评估后使用。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
浙江专业白癜风医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