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是一种作用机制独特的降糖药,通过胰腺α、β细胞双重作用机制,葡萄糖依赖性的调节血糖。低血糖反应少,不影响体重,且心血管安全性好,是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现以某院内分泌科收诊的例伴胃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享沙格列汀的临床使用经验。
?病史及相关资料
一般资料:女性,54岁。
主诉:反复口干、多饮两年。
现病史:2年前确诊为T2DM,曾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因血糖控制理想,治疗三个月后停胰岛素,仅饮食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尚好。两月前因饮食控制差,餐后血糖升高予拜糖平口服,剂量为50mgtid,血糖虽达标,因胃不适改服吡咯列酮30mg/d,但血糖控制不理想,自测血糖FPG6.7~7.3mmol/L,2hPG8~.8mmol/L,遂来院就诊。
既往史:胃炎,不能耐受二甲双胍。
体格检查:身高58cm,体重58kg,BMI23.2kg/m2;腰围85cm;心率67次/min;血压0/70mmHg。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FBG)6.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BG).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c)7.3%;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3.8uIU/ml,餐后2h胰岛素水平28.9uIU/ml;空腹C肽水平.3nmol/mL,餐后2小时C肽水平6.0nmol/mL;总胆固醇(TC)水平4.4mmol/L,甘油三酯(TG)水平.6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2.2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7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8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0U/L;血肌酐(Cr)64umol/L,24h尿蛋白定量5.4mg。
其它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短PR间期,部分导联ST段改变。
诊疗过程
诊断:2型糖尿病。
病例特点:中老年女性;病程2年;临床表现:餐后血糖偏高为主;有胃病史,不能耐受二甲双胍、阿卡波糖;BMI23.2kg/m2;胰岛素及c肽释放实验提示胰岛功能尚可;除心电图轻度异常外,未发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诊疗思考:考虑到患者有胃病史,此类患者在改善餐后血糖的同时应避免低血糖的风险、胃肠道不良反应,且不影响患者的体重。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双胍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胃肠道不良反应,而磺脲类、格列奈类及噻唑烷二酮类可引起患者体重增加,因此可以考虑使用DPP-4抑制剂。
治疗方案:在控制饮食和规律运动的基础上,沙格列汀5mg/d治疗,并定期随访。
随访结果
随访——沙格列汀治疗2周后:
2周后随访结果显示,血糖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患者体重无明显变化,同时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低血糖现象以及胃肠道不良反应。
随访——沙格列汀治疗2个月后:
2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经过沙格列汀长期治疗,患者血糖相关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患者体重不受影响,同时治疗过程中无低血糖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出现。
治疗体会
年ADA-EASD最新立场声明:糖尿病治疗药物选择要综合考虑五大因素,即疗效(HbAc)、低血糖、体重、不良反应以及花费[2]。
DPP-4抑制剂具有胰腺α、β双重作用机制,葡萄糖依赖性调节血糖[3]。沙格列汀可有效降低血糖,同时低血糖反应更少,患者体重不受影响,而且心血管安全性良好。
沙格列汀服用方便、依从性好,一方面不受进餐影响:通过高脂肪餐与药物同服评估食物对DPP-4抑制剂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腹状态服药相比,与餐同服对药物吸收和血药浓度峰值均无显著的临床差别,说明DPP-4抑制剂不受进餐与否的影响[4];另一方面,一天服药一次,依从性好。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指南与共识.
[2]SilvioEI,etal.ManagementofHyperglycemiainType2Diabetes,:APatient-CenteredApproach.DiabetesCare,,38:40-49.[3]DruckerDJ,NauckMA.Lancet.;:-.Idris,DonnellyR,DiabetesObesMetab.;9:53-65.BarnettA.IntJClinPract.;60:-70.[4]GolightlyLK,etal.ClinPharmacokinet;5(8):50-54.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比较好北京皮肤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