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美睿健康原创,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近年来,结肠癌在我国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患病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导致膳食结构的改变,从而增加发生结肠癌的风险。

到目前为止,其病因和患病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表明,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而诸多环境因素中,包括饮食结构、肥胖和运动在内的生活环境因素,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直接因素,而其中大约30%~50%的结肠癌可归因于膳食结构和营养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脂肪、低纤维素膳食可诱发并促进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结肠癌的发病与高脂肪少纤维素膳食有关,其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高发年龄普遍在50~60岁,而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而后期产生的症状则视病变部位、类型、范围及有无并发症而定。右侧结肠癌常表现为贫血、乏力、疲劳、发热、消化不良、腹部持续隐痛不适等症状;左侧结肠癌则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间歇性便秘和便频,可有黏液血便或血便,如发生梗阻可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结肠癌的患病机制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其原因尚未明确,相关因素也错综复杂,可能与自身年龄、免疫功能、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微量元素缺乏、不良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而饮食因素又是环境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膳食结构的改变可直接影响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1红肉增加结肠癌的患病风险

许多研究证明,肉类的摄入量与结肠癌患病风险有关,长期摄入红肉和加工过的肉类制品增加结肠癌风险约20%~30%,同时也提高了结肠癌的病死率。红肉摄入量每天增加g,患结肠腺瘤的风险增加36%。

2脂肪摄入与结肠癌风险

高脂肪饮食通过改变肠道微生态进而影响结肠癌的发生。高脂饮食可导致结肠内脆弱杆菌占优势,引起肠道内菌群失调,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的减少,肠球菌、肠杆菌和酵母菌数量的增加,从而产生一个利于肿瘤发生的肠道微环境。另外,高热量饮食也可增加结肠癌的患病风险。

3乙醇(酒精)与结肠癌风险

酒类制品的摄入在成人中较为常见,也是组成膳食结构的一部分。乙醇对结肠有明确的致癌作用,研究发现重度饮酒(50g/d)、中等量饮酒(12.6~49.9g/d)人群患结肠癌发生率分别增加52%、21%,而重度饮酒的亚洲人患结肠癌的风险更高,其中结肠癌的风险也随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每增加10g/d、50g/d、g/d结肠癌的风险分别增加7%,38%,82%)。

4膳食纤维与结肠癌的发生风险

已有大量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的摄入与结肠癌的患病呈明显负相关。研究发现每天摄入10g膳食纤维,结肠癌的风险可下降10%。摄入豆类纤维者,患结肠癌的风险下降37%。一天三餐摄入全谷纤维者,患结肠癌的风险下降17%。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蠕动增加,减少粪便在肠腔内停留的时间,改变肠道菌群和局部代谢,增加排便量的作用。

5其他

鱼类的摄入具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适量补充叶酸可引起结肠的分子环境发生本质的改变,从而起到预防作用。另外,适量补充维生素D也可降低结肠癌的患病风险。

如需了解更多肿瘤患者生活方式全程医学管理(MCL)的最新知识,请







































白颠疯早期证状的图片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