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不同日龄的猪都可发病,仔猪更易发病,患病仔猪严重腹泻,死亡率高达%。若防治不动,将严重影响生猪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在病猪各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都能存活,并能迅速繁殖。全年都可发生,在低温寒冷季节可长期存活,特别在冬春换季、天气骤变和产仔季节发病率最高。康复的病猪能永久性带毒,需常期进行预防。一旦发病,病猪带毒、排毒可达2~8周,排出的病毒对饲料、饮水、空气等造成污染,健康猪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感染并呈散发性、急性或流行性传染,传播速度快。10日龄以内的仔猪最为敏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若及时治疗则死亡率降低,但严重影响生长速度。

发病因素

1、圈舍内温度低、湿度和温差大、空气不流通、气体污浊。

2、程序化免疫不规范或不合理、疫苗使用不当、群体免疫力低、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

3、防疫、消毒等不规范,工作不彻底。

4、饲养管理不当,应激预防及处理不到位,断奶仔猪突然断奶或更换饲料。

5、仔猪日常摄入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

临床症状

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和脱水,不同日龄的猪临床症状不同。

1、仔猪发病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42C、呕吐、口渴、脱水明显、体重迅速减轻,继而发生频繁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绿色或白色且常含有凝乳块,并有恶臭味。两周龄内、特别是出生后48小时或5~7日龄内的乳猪吃奶后突然神情呆滞,喜卧,呕吐(呕吐物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同时发生剧烈腹泻,食欲不振或废绝,皮毛无光,走路摇摆,眼球下陷,因迅速脱水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2、育肥猪病程约5~7d,多为急性,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达%。症状不一,有的不明显;有的突然发病,呕吐、脱水、渴欲增强,厌食或不食,极度消瘦,同时伴有急剧水样腹泻,排出含少量未消化食物的灰白色或灰褐色的水样粪便(有腥臭味)。

3、母猪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发生接触性感染。大部分治愈母猪带有病毒,症状不明显,无腹泻;有的哺乳母猪出现体温升高,泌乳下降或无乳,呕吐,厌食,腹泻。

4、后备公、母猪与育肥猪症状类似。

防治方案

1、勤打扫圈舍,清理干净病猪排泄物等,确保环境优良。

2、猪不吃食的情况可肌注,肌注防治:氟苯尼考注射液(腹泻)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三天。

全群拌料防治:氟苯尼考粉(腹泻)+益正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各克拌料斤,连用七天。

长按







































国庆白癜风诊疗计划
白癜风忌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