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的王先生是一名普通的工人,虽然赚得不多,但是父母身体健康,三个孩子均已长大成人,所以日子过得也很安稳。可这样幸福的晚年生活,被半年前出现的便血打破了。因为家里也没有什么大病史,所以王先生心想“可能是痔疮吧”,就瞒着孩子随便吃了点药,没想到几个月过去症状没有减轻,反倒有加重的趋势。
王先生的女儿最早察觉到不对劲,于是就在网上给王先生订购了便隐血方面的肠癌检查,没想到这一查,却及时的把爸爸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王先生女儿的朋友圈
王女士说“19号筛查结果提示阳性,20号肠镜确诊结肠癌,我到现在想起来还是一阵后怕,因为我爸不抽烟不喝酒,这半年的精神头也很好,体重也没有什么变化,根本不像得了癌症的人。”
△王先生的诊断报告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早癌很可能在5—10年内不知不觉发展到肠癌晚期,到时将面临高达70%以上的死亡率和巨额医疗费用。
隐形杀手-肠癌
早期肠癌出血比较隐匿,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下均不能证实出血。所以需要借助粪便隐血检测来发现。
虽然常规体检中有大便常规的项目,但排便就像生意,也不是说来就来,很多人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来去匆匆,常常会弃检大便常规。
△弃检率数据来源:60%:爱康体检;80%:民众体检
根据体检中心累计的大致数据,医院和体检中心的弃检率高达80%,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检测方法取样不便、运输困难。
然而,肠癌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早期几乎没有症状,高危人群就算漏检,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殊不知一次放弃,就是一次早发现的延期,等到出现症状时,可能已经来不及。
居家检测,防癌于未然
我国目前推荐的肠癌筛查方案是把人群先用年龄来做区分,推荐40岁到74岁的个体先做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检测。当患者初筛被发现有危险因素时,再进行全结肠镜的精筛,它不仅可以发现早期病变,治疗早期病变,同时还可以为癌症的诊断提出精确的部位。
无视可以挽救生命的机会,是肠癌面临的最大问题。
△图片来源:郑树教授
年-年,美国获益于结直肠癌筛查,发病率下降22%,死亡率下降26%。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与诊断时机有直接关系。就中国国情来讲,要求所有人全部做肠镜是不现实的,粪便潜血检测是目前明确有效,成本低廉的大肠癌初筛方法,免疫法FOBT(iFOBT或FIT)提高了特异度,也不需限制饮食,被推荐并逐渐取代化学法FOBT用于筛查。
目前这项粪便隐血试验检查费用仅99元,按普通人推荐的筛查方法计算(每年一次粪便隐血检查),每年只要花99元用于健康投资,就能做到防治大肠癌,比买一份健康保险划算的多。
特别是以下4种情况,如果满足其中的2种,医生建议尽早做一次预防性早期筛查:
1.年龄在40岁以上,从未做过肠癌筛查
2.有经常肠胃不适、腹泻、便秘、大便出血等症状
3.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
4.本人有癌症史或者肠胃病史、肠息肉史
识别下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