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升高
各种野生菌进入生长旺季
野生菌逐渐上市
市民开始购买
或自行上山采摘食用野生菌
然而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每年都在发生
在这里
小编提醒大家
为了你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请正确食用野生菌!
近日
自治县食安办
发布
自治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预防食用野生菌、野果、野菜中毒的
预警公告
全文入下
春末夏初,雨水来临,各种野生菌、野果、野菜相继上市,误食有毒野生菌、野果、野菜引发食物中毒危险性也随之加大。为确保野生菌和各类野果上市期间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用野生菌、野果、野菜中毒事件发生,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食用野生菌、野果、野菜作以下安全预警: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要重视预防食用野生菌、野果、野菜中毒工作,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列入近期工作重点抓紧抓好。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做好野生菌、野果、野菜中毒应急处置演练和准备,各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要做好野生菌、野果、野菜中毒应急救治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各类餐饮店和企业、厂矿、学校、建筑工地及行政事业单位等集体食堂、会议集体用餐、婚丧宴请等,严禁加工食用野生菌、野果、野菜类,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三、建议群众不采购或加工食用野生菌、野果、野菜。确需购买野生菌、野果、野菜时,不购买霉变和不认识的野生菌、野果、野菜,不购买不常食用的品种,严把野生菌、野果、野菜采购关。严格加工,炒熟煮透后再食用,确保食用安全。建议食用野生菌、野果、野菜时不饮酒、不吃其他杂食。
四、食用野生菌、野果、野菜后,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操不安、幻觉等症状,医院就诊,
五、职责划分。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责任、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总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食安委成员单位要加强应急预防措施,加大对野生野生菌、野果、野菜有关内容的宣传,确保辖区内各类餐饮店和学校食堂、婚丧宴请、大型集会(会议)等各类聚集场所一律不得加工、出售、食用野生菌、野菜、野果。对可能发生食用野生菌、野菜、野果安全事故的要做到早预防、早控制,及时报告和互通信息,加强协作,提高防范处置能力。
县食安办联系-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食品安全委员办公室
年4月25日
云南人爱吃野生菌是出了名
为让各位市民朋友正确使用野生菌
小编再次对
如何有效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进行科普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我国有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一)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三)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四是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五是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5食用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不要采或选购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二)采来或买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烹调时,最好把菌子在沸水中煮上3到5分钟,捞出后再用清水漂洗,然后再炒食。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减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三)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当地群众常食用过的,未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四)食用野生菌时不要喝酒或尽量少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五)食用完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医院诊治。
6野生菌如何保鲜(一)常温贮藏(10℃-25℃)
将野生菌摆放于通风阴凉处,时间不超过2天。
(二)保鲜贮藏(2℃-10℃)
将野生菌去除泥土、杂质,洗净,摆放于冰箱。贮藏时间不超过3天。
给大家介绍几种美味菌
食用菌(枞树菌)
羊肚菌(营养丰富)
平菇
吃菌有风险,下肚需谨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