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肠癌已经严重威胁广大人民健康,因对大肠癌缺乏足够重视,在我国确诊的大肠癌患者大多已为中晚期,大肠癌早期诊断率明显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早期大肠癌规范化手术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而中晚期大肠癌的治疗效果则明显变差。下表显示了不同分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
分期(AJCC第6版)
TN
5年生存率
Ⅰ期
T1或T2,N0
93%
ⅡA期
T3,N0
85%
ⅡB期
T4,N0
72%
ⅢA期
T1或T2,N1
60~83%
ⅢB期
T3或T4,N1
42~64%
ⅢC期
Tx,N2
27~44%
AJCC(NewAmericanJointCommitteeonCancer)
上表中5年生存率是指患者至少存活5年的概率,实质上就等同于治愈率。因为大肠癌经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大多在5年内,5年以后再复发转移几率很低,因此只要患者能够存活5年则认为肿瘤已经治愈,因此肿瘤学中5年生存率实质上就等同于治愈率。
表中所示Ⅰ期为我们临床常的早期大肠癌,其治愈率达90%以上,而ⅡA~ⅢC期通常称局部晚期大肠癌,临床称中期大肠癌,其治愈率30%~85%左右,如果出现远处转移则为Ⅳ期,属晚期大肠癌,其不治疗平均生存期仅7月左右。因此尽早发现大肠癌才是提高大肠大肠癌治疗效果的根本措施。
问:发现大肠癌的方法有哪些?
左博士答:目前对大肠癌检查方法有很多,包括大便隐血试验、腹部CT检查、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等检查等均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只要电子结肠镜检查才是目前肠道疾病检查的金标准。通过电子结肠镜不仅可以发现大肠病变,还可以对病变取活检以确诊,而且若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后可肠镜下摘除去除大肠癌的隐患。因此电子结肠镜检查不仅可以发现大肠癌,而且通过切除息肉而预防大肠癌!
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碰到部分患者听说需要电子结肠镜检查就非常害怕,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电子结肠镜检查会穿孔,不安全,而且肠镜检查过程非常痛苦。其实这都是对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巨大误解,随着肠镜检查技术不断提高,肠镜检查过程中出现穿孔几率非常低,肠镜检查过程中疼痛也很轻。当然,如果患者确实耐受性差也可以进行无痛肠镜检查,所谓无痛肠镜就是让患者在麻醉状态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让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肠镜检查。因此对于肠镜检查的种种顾虑完全可以消除。
问:如何才能早期发现大肠癌呢?
左博士答:早在上世纪60年代Morson已经研究发现多数大肠癌是大肠息肉逐渐演变过来的,演变时间大约为5年到15年,时间越长,癌变几率越高,而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够发现它并切除就能预防大肠癌发生,当然可以在早期发现大肠癌而提高治疗效果。虽然从理论上而言将所有人都做肠镜就可以发现和预防大肠癌,但对中国近14亿人口全部行肠镜检查显然是不现实的!而通过对不同特定人群进行分层筛查则可提高效率。
首先,对有以下症状的人群需要肠镜检查:①有反复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②出现大便变细或不成形等大便性状改变;③有粪便带血或便血混合等胃肠道出血症状;④出现血液系统疾病以外的贫血;⑤气钡双重造影或CT等检查发现肠壁异常;⑥CEA或CA等肿瘤标记物升高;⑦不明原因消瘦或体重减轻。
其次,对家族病史中有癌症者需提高警惕,他们即使未出现上述症状,但他们是患大肠癌高危人群,因为癌症具有明显的遗传性。例如家族性息肉病患者,其子女患病率就非常高。遗传可能导致基因中有致癌因素,研究显示如果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中有1人患大肠癌则其家族成员发病率是普通人群1.72倍,因此凡有癌症家族史的人需在比较年轻时候就做定期检查,他们要比没有有癌症家族史者多加防备,提高警惕。
最后,除上述高危人群外50-79岁之间这一类人群称为中危人群,美国大肠癌数据库研究显示80%左右大肠癌患者集中于该年龄段,因此对该年龄段患者行大肠癌筛查则可以发现约80%的大肠癌患者,其意义重大。
早在20年前美国就制定了完善的大肠镜筛查计划,因此目前美国大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下降。如果我国也能根据患者情况积极进行大肠癌的分层筛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也会逐渐下降,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寿命,而且也可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简介:左志贵博士毕业于中国肛肠外科的摇篮医院肛肠外科获医学博士学位,拥有深厚大肠癌基础理论知识,对大肠癌一体化及个性化治疗有深入研究,擅长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规范化新辅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对大肠肿瘤风险分层筛查及家族遗传筛查有一定研究,至今发表论文近30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