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医学博士陈震
近段时间,春季流感袭击匈牙利,医院门诊量急剧上升,除了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外,流感病毒也会侵袭消化道,造成腹泻或肠胃炎。春季早晚温差变化较大,冷热交错,如不注意预防,极容易染上疾病。如果放松了警惕,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和不洁的食物,这个季节很容易导致肠胃不适、胃痛胃胀,甚至会引起肠胃炎,上吐下泻等。肠胃功能的正常运作和吸收是人体“后天之本”的来源,肠胃功能长期不适,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疾病。有很多人现在都被各种疾病缠身,肠胃疾病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养自己的肠胃,“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注意胃的功能特点,胃喜欢温热,绵软的易消化食物,同时它又喜欢有规律的进食。养胃关键在于一个养字,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中医指的“胃”实际上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的解剖部位与生理功能。姜是一味温热性中药,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近来匈牙利媒体也报道了有关“姜”的医学研究进展,它除了对流感病毒有效外,对糖尿病及肿瘤细胞的抑制也有显著的作用。有一位匈牙利的著名法官患上了慢性腹泻,遍寻西药,然而治疗无果,使用“理中丸”配合“补中益气丸”一个疗程之后,她的慢性腹泻就治愈了。中医药在西医束手无策和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方面,确有独树一帜的优势。理中丸的传统功效理中丸方出自《伤寒论》,在《金匮要略》中称“人参汤”,二者同方异名。该方由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9克组成。主治脾胃虚寒,腹痛喜按喜温,泄泻清稀,呕吐食少,口泛清涎,四肢不温,或胸痹,心下痞满,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或濡缓等症。此方虽仅有四味药组成,但配伍精当,功专温中祛寒,健脾益气,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获效颇佳。
理中丸的现代应用
1、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以理中汤加茯苓、蒲公英等水煎内服,并随证加减,治疗各类型慢性胃炎例,总有效率获97.5%。用理中丸加味制成冲剂治疗浅表性胃炎60例,2周为1疗程,经治疗1-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1.6%。治疗证属脾胃虚寒型(气机郁结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用理中汤加减煎服,用药6剂症状明显减轻,治疗4个月胃黏膜萎缩性改变基本消失。
2、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中医学“泄泻”、“肠癖”等范畴。治疗该病治疗组48例用理中汤加减煎服,发作期下利脓血便见湿热之象者加黄连、白头翁;泄泻日久,中气下陷而致脱肛者加黄芪、升麻;久泻滑脱不止者加肉豆蔻、五味子。对照组36例用强的松片和柳氮磺胺吡啶,持续用药3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获93.8%、61.1%(P0.05)。
3、治疗肠炎:
肠炎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治疗证属脾肾亏虚型肠炎者用理中汤加茯苓、益智仁,改干姜为炮姜煎服,服药6剂,食欲有增,隐血消失。再以上方加减治疗3月余而病愈。治疗证属虚寒型秋季腹泻36例用理中丸加减煎服,同时与用派拉西林、乳酸菌素常规治疗36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均痊愈,平均泻止时间2.2天,治愈率%;对照组痊愈28例,平均泻止时间4.5天,治愈率77.78%(P0.01)。
4、治疗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
中医学认为,手术耗伤气血,寒邪直趋中焦脾胃,而致中阳受损,脾失温煦,中焦枢机不利故成本病。治疗本病26例用理中丸汤剂加减煎服,若腹痛加白芍;腹泻加云苓、车前子;恶心呕吐加代赭石、半夏;胸胁满闷加柴胡、木香。结果经1-4周治疗后全部病愈。平均治疗时间11.3天。
5、治疗非梗阻性肠黏连
肠粘连可归属为中医学的“腹痛”、“痞证”、“便秘”、“泄泻”、“瘀血”等范畴。治疗本病证属虚寒型者85例用理中汤煎服,气滞胁满、脉弦细者加柴胡、香附等;湿重纳差者加苍术、砂仁等;寒甚泄泻者加肉桂、附子;夹瘀舌淡紫、脉细涩者加桃仁、丹皮等。总有效率获89.41%。
6、治疗消化性溃疡
消化道溃疡属中医学“胃痛”、“胃脘痛”等范畴。治疗消化道溃疡50例用理中汤加桂枝、白芍、大枣水煎内服。若胀痛者加木香、砂仁;呕吐者加半夏、陈皮;泛酸者加乌贼骨。结果治愈33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
7、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归属为中医学“痞证”“、胃痛”、“吐酸”等范畴。治疗本病38例用理中汤加减煎服,4周为1疗程,同时与用西药常规治疗38例作对照。结果经4个疗程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获78.95、89.47%(P0.05)。
8、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学归属“泄泻”、“腹痛”、“郁证”等范畴。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例和西药组36例。中药组用理中汤加减煎服,西药组用色甘酸二钠、地西泮、VitB治疗。结果经1和3个月,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98.1%和80.6%(P0.)。
9、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中医学归属“腹胀”、“胃痛”、“痞满”等范畴。治疗本病40例用理中汤加枳实、茯苓、柴胡、半夏水煎内服,并随证加减,总有效率达90.0%。服药最长时间天,最短35天。
10、治疗功能性胃潴留
功能性胃潴留或称胃排空延迟,属于中医学“反胃”范畴。用理中汤合小半夏汤治疗因胃张力缺乏、胃及腹部手术、低血钾、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志所伤及受寒致本病者28例,6剂为1疗程。经1-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获92.86%。
11、治疗顽固性呃逆
呃逆一症古称为哕。用理中丸治疗顽固性呃逆23例,病程最短者2年7个月,最长者年。均以理中汤加吴茱萸、乌药、沉香等水煎内服,同时外用生姜两片,分别贴于左右内关穴,胶纸固定,每隔8天换一次。结果临床痊愈19例,好转4例。
12、治疗呕吐
治疗证属脾虚健运失常之痰饮呕吐患者21例,以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水煎内服,总有效率获47.6%,总改善率90.5%。治疗肿瘤术后化疗期间呕吐,证属脾胃虚寒型者用理中汤加味煎服,可较快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13、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
小儿病毒性肠炎主要是由轮状病毒侵犯十二指肠和空肠所致。治疗该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理中汤,少量顿服,同时与常规治疗19例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获95%、84%(P0.05)。
14、治疗婴幼儿慢性腹泻
理中汤加减方治疗婴幼儿慢性腹泻疗效好且无毒副作用。治疗该病42例用理中汤加味水煎,婴儿与乳母同时服用,总有效率获85.7%。治疗婴儿腹泻63例用理中丸加减煎服,同时辅以助消化、纠酸及补液抗炎药物,对照组32例单用上述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71.8%(P0.05)。
15、治疗阴暑证
阴暑是指夏暑当令之时,因贪凉饮冷,寒邪阻遏肺卫或直中三阴而发病。治疗本病28例采用理中汤加茯苓、陈皮、白蔻等,水煎内服。同时服用金双歧(金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疗程1周。以治疗后所有症状均消失为痊愈,本组痊愈11例,好转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
16、治疗心悸
心悸见于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治疗证属脾胃阳虚型心悸患者60例,以理中汤为基础方水煎内服。若阳虚甚而汗出肢冷,脉结代者加附子、桂枝、煅龙牡;偏于气虚者加黄芪、茯苓、大枣。28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3例,总有效率91.7%。病情改善程度与治疗前比较,P0.05,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治疗前比较,P0.01。
17、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归属中医学的“咳嗽”、“喘证”、“痰饮”等病症。选取本病急性发作期证属肺脾阳虚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以西医低浓度吸氧、控制感染、缓解支气管痉挛和祛痰镇咳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理中汤加半夏、茯苓、橘红、细辛、北五味子汤剂。2组均以1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获96.0%、94.0%(P0.01)。2组的PaCO2降低,PaO2上升,与治疗前比较,P0.01;肺功能测定:FEV、PEFR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1)。
18、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学“口疮”、“口疳”等范畴。治疗证属脾阳虚弱型本病患者40例,以理中汤加黄芪、五味子、白及等水煎内服,并结合病症随证加减。结果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
19、治疗多涎症
理中汤对多种病因所导致的多涎症有较好地治疗作用。治疗精神分裂症服用氯氮平后出现流涎30例,用理中汤加吴茱萸、苍术水煎内服,对照组30例用多虑平,疗程2周。结果多虑平起效时间早于理中汤,但2周后两者总体疗效相当(P0.05)。治疗因嗜食冰冻食物致泛吐涎沫者,予理中汤加半夏、陈皮、茯苓、吴茱萸、火麻仁,水煎内服。3剂涎量减少,再进6剂诸症悉平。
20、治疗咳嗽
用理中丸加味(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细辛、五味子、杏仁、前胡、紫菀、百部)治疗慢性咳嗽86例,服药10天后,临床控制21例,显效32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慢性咳嗽患者80例,以理中丸加味自拟理中止嗽散(人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桔梗、茯苓、矮地茶、法半夏、炒白术、白芥子、百合、苏子、五味子)治疗,总有效率达92.5%。
21、治疗慢性胆囊炎
用自拟理中三金汤(干姜、人参、白术、吴茱萸、郁金、鸡内金、金钱草、柴胡、白芍、炙甘草)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48例。经1个疗程(10天)治疗后,治愈15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8%。
22、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
在常规运用能量合剂的基础上,运用茵陈理中汤化裁(茵陈、半枝莲、干姜、附块、黄连、防风、太子参)内服,配合外敷贴膏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总有效率达89.47%。
23、治疗慢性盆腔炎
采用桂附理中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炮附子、桂枝)随症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45例,总有效率达90%疗效显著。
24、其他
用理中丸(汤)原方或其加减方还可治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崩漏、痢疾,口臭、眩晕、不寐,不明原因长期高热,妊娠恶阻,变态反应性胃肠炎,多年寒泄、顽固胸痹、慢性腹泻、甲状腺机能减退,小儿肠痉挛、顽固性厌食、老年性便秘,复发性口腔炎、食道失驰缓症、膈肌痉挛、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过敏性鼻炎,食道炎等证属脾胃虚寒所致的多种病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理中丸在临床应用中十分广泛,只要辨证准确,就能药到病除。中医药只有在继承古方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才能挖掘古人智慧,为现代人健康服务。理中丸是一个由多种药味组成的丸剂,经过科学组方精制而成。理中丸与中国市场上的中成药不同的是每一味中草药原料都预先严格根据欧盟法律控制安全性,尤其是重金属限度检查,铝、汞、砷、镉和农药残留等,并对投料前的中药原料控制有效成分含量。中国市场上流通的中药产品通常是不控制这些指标的,这就是许多患者反映,为什么在中欧和匈牙利市场上买到的中成药比国内市场上同名产品疗效更好的原因。
1、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以理中汤加茯苓、蒲公英等水煎内服,并随证加减,治疗各类型慢性胃炎例,总有效率获97.5%。用理中丸加味制成冲剂治疗浅表性胃炎60例,2周为1疗程,经治疗1-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1.6%。治疗证属脾胃虚寒型(气机郁结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用理中汤加减煎服,用药6剂症状明显减轻,治疗4个月胃黏膜萎缩性改变基本消失。
2、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中医学“泄泻”、“肠癖”等范畴。治疗该病治疗组48例用理中汤加减煎服,发作期下利脓血便见湿热之象者加黄连、白头翁;泄泻日久,中气下陷而致脱肛者加黄芪、升麻;久泻滑脱不止者加肉豆蔻、五味子。对照组36例用强的松片和柳氮磺胺吡啶,持续用药3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获93.8%、61.1%(P0.05)。
3、治疗肠炎:
肠炎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治疗证属脾肾亏虚型肠炎者用理中汤加茯苓、益智仁,改干姜为炮姜煎服,服药6剂,食欲有增,隐血消失。再以上方加减治疗3月余而病愈。治疗证属虚寒型秋季腹泻36例用理中丸加减煎服,同时与用派拉西林、乳酸菌素常规治疗36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均痊愈,平均泻止时间2.2天,治愈率%;对照组痊愈28例,平均泻止时间4.5天,治愈率77.78%(P0.01)。
4、治疗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
中医学认为,手术耗伤气血,寒邪直趋中焦脾胃,而致中阳受损,脾失温煦,中焦枢机不利故成本病。治疗本病26例用理中丸汤剂加减煎服,若腹痛加白芍;腹泻加云苓、车前子;恶心呕吐加代赭石、半夏;胸胁满闷加柴胡、木香。结果经1-4周治疗后全部病愈。平均治疗时间11.3天。
5、治疗非梗阻性肠黏连
肠粘连可归属为中医学的“腹痛”、“痞证”、“便秘”、“泄泻”、“瘀血”等范畴。治疗本病证属虚寒型者85例用理中汤煎服,气滞胁满、脉弦细者加柴胡、香附等;湿重纳差者加苍术、砂仁等;寒甚泄泻者加肉桂、附子;夹瘀舌淡紫、脉细涩者加桃仁、丹皮等。总有效率获89.41%。
6、治疗消化性溃疡
消化道溃疡属中医学“胃痛”、“胃脘痛”等范畴。治疗消化道溃疡50例用理中汤加桂枝、白芍、大枣水煎内服。若胀痛者加木香、砂仁;呕吐者加半夏、陈皮;泛酸者加乌贼骨。结果治愈33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
7、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归属为中医学“痞证”“、胃痛”、“吐酸”等范畴。治疗本病38例用理中汤加减煎服,4周为1疗程,同时与用西药常规治疗38例作对照。结果经4个疗程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获78.95、89.47%(P0.05)。
8、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学归属“泄泻”、“腹痛”、“郁证”等范畴。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例和西药组36例。中药组用理中汤加减煎服,西药组用色甘酸二钠、地西泮、VitB治疗。结果经1和3个月,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98.1%和80.6%(P0.)。
9、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中医学归属“腹胀”、“胃痛”、“痞满”等范畴。治疗本病40例用理中汤加枳实、茯苓、柴胡、半夏水煎内服,并随证加减,总有效率达90.0%。服药最长时间天,最短35天。
10、治疗功能性胃潴留
功能性胃潴留或称胃排空延迟,属于中医学“反胃”范畴。用理中汤合小半夏汤治疗因胃张力缺乏、胃及腹部手术、低血钾、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志所伤及受寒致本病者28例,6剂为1疗程。经1-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获92.86%。
11、治疗顽固性呃逆
呃逆一症古称为哕。用理中丸治疗顽固性呃逆23例,病程最短者2年7个月,最长者年。均以理中汤加吴茱萸、乌药、沉香等水煎内服,同时外用生姜两片,分别贴于左右内关穴,胶纸固定,每隔8天换一次。结果临床痊愈19例,好转4例。
12、治疗呕吐
治疗证属脾虚健运失常之痰饮呕吐患者21例,以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水煎内服,总有效率获47.6%,总改善率90.5%。治疗肿瘤术后化疗期间呕吐,证属脾胃虚寒型者用理中汤加味煎服,可较快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13、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
小儿病毒性肠炎主要是由轮状病毒侵犯十二指肠和空肠所致。治疗该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理中汤,少量顿服,同时与常规治疗19例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获95%、84%(P0.05)。
14、治疗婴幼儿慢性腹泻
理中汤加减方治疗婴幼儿慢性腹泻疗效好且无毒副作用。治疗该病42例用理中汤加味水煎,婴儿与乳母同时服用,总有效率获85.7%。治疗婴儿腹泻63例用理中丸加减煎服,同时辅以助消化、纠酸及补液抗炎药物,对照组32例单用上述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71.8%(P0.05)。
15、治疗阴暑证
阴暑是指夏暑当令之时,因贪凉饮冷,寒邪阻遏肺卫或直中三阴而发病。治疗本病28例采用理中汤加茯苓、陈皮、白蔻等,水煎内服。同时服用金双歧(金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疗程1周。以治疗后所有症状均消失为痊愈,本组痊愈11例,好转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
16、治疗心悸
心悸见于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治疗证属脾胃阳虚型心悸患者60例,以理中汤为基础方水煎内服。若阳虚甚而汗出肢冷,脉结代者加附子、桂枝、煅龙牡;偏于气虚者加黄芪、茯苓、大枣。28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3例,总有效率91.7%。病情改善程度与治疗前比较,P0.05,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治疗前比较,P0.01。
17、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归属中医学的“咳嗽”、“喘证”、“痰饮”等病症。选取本病急性发作期证属肺脾阳虚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以西医低浓度吸氧、控制感染、缓解支气管痉挛和祛痰镇咳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理中汤加半夏、茯苓、橘红、细辛、北五味子汤剂。2组均以1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获96.0%、94.0%(P0.01)。2组的PaCO2降低,PaO2上升,与治疗前比较,P0.01;肺功能测定:FEV、PEFR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1)。
18、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学“口疮”、“口疳”等范畴。治疗证属脾阳虚弱型本病患者40例,以理中汤加黄芪、五味子、白及等水煎内服,并结合病症随证加减。结果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
19、治疗多涎症
理中汤对多种病因所导致的多涎症有较好地治疗作用。治疗精神分裂症服用氯氮平后出现流涎30例,用理中汤加吴茱萸、苍术水煎内服,对照组30例用多虑平,疗程2周。结果多虑平起效时间早于理中汤,但2周后两者总体疗效相当(P0.05)。治疗因嗜食冰冻食物致泛吐涎沫者,予理中汤加半夏、陈皮、茯苓、吴茱萸、火麻仁,水煎内服。3剂涎量减少,再进6剂诸症悉平。
20、治疗咳嗽
用理中丸加味(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细辛、五味子、杏仁、前胡、紫菀、百部)治疗慢性咳嗽86例,服药10天后,临床控制21例,显效32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慢性咳嗽患者80例,以理中丸加味自拟理中止嗽散(人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桔梗、茯苓、矮地茶、法半夏、炒白术、白芥子、百合、苏子、五味子)治疗,总有效率达92.5%。
21、治疗慢性胆囊炎
用自拟理中三金汤(干姜、人参、白术、吴茱萸、郁金、鸡内金、金钱草、柴胡、白芍、炙甘草)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48例。经1个疗程(10天)治疗后,治愈15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8%。
22、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
在常规运用能量合剂的基础上,运用茵陈理中汤化裁(茵陈、半枝莲、干姜、附块、黄连、防风、太子参)内服,配合外敷贴膏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总有效率达89.47%。
23、治疗慢性盆腔炎
采用桂附理中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炮附子、桂枝)随症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45例,总有效率达90%疗效显著。
24、其他
用理中丸(汤)原方或其加减方还可治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崩漏、痢疾,口臭、眩晕、不寐,不明原因长期高热,妊娠恶阻,变态反应性胃肠炎,多年寒泄、顽固胸痹、慢性腹泻、甲状腺机能减退,小儿肠痉挛、顽固性厌食、老年性便秘,复发性口腔炎、食道失驰缓症、膈肌痉挛、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过敏性鼻炎,食道炎等证属脾胃虚寒所致的多种病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理中丸在临床应用中十分广泛,只要辨证准确,就能药到病除。中医药只有在继承古方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才能挖掘古人智慧,为现代人健康服务。理中丸是一个由多种药味组成的丸剂,经过科学组方精制而成。理中丸与中国市场上的中成药不同的是每一味中草药原料都预先严格根据欧盟法律控制安全性,尤其是重金属限度检查,铝、汞、砷、镉和农药残留等,并对投料前的中药原料控制有效成分含量。中国市场上流通的中药产品通常是不控制这些指标的,这就是许多患者反映,为什么在中欧和匈牙利市场上买到的中成药比国内市场上同名产品疗效更好的原因。
作丸剂应用时,将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约9克,每次服1丸,每日2-3次,温开水研碎服下。现代也有制成水丸的,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日服2-3次。《玉函经》、《千金翼》等也写作“理中汤”。丸剂改作汤剂是为了病情的需要。因为丸剂的药效发挥不及汤剂之速,所以在病情急剧的情况下,还是以汤剂为宜。如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理中丸与汤本属一方,急则用汤。”作汤剂服用时,上述各药的剂量可以保持不变。上药用水毫升,煎煮成约毫升的药液,去渣后,每次服毫升,1日3次。服药后约半小时,可服稀热粥适量,覆被安卧,以全身微感发热为度。理中丸(汤)是调理中焦(脾胃)的重要方剂,故名“理中”。用于脾阳虚衰,不能运化水谷及温养四肢的里虚寒证。由于脾在经络学说中属“足太阴经”,所以又称之为“太阴虚寒证”。本证可见:脘腹胀痛,喜温喜按,呕吐清稀,大便溏泻,手足清冷,口淡不渴,或喜热饮,食少腹胀,舌淡苔白,脉沉细等。
脾阳,是指脾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升发作用的部分,亦即脾气中属阳的部分;与之相对的脾阴,则是脾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沉降的部分,亦即脾气中属阴的部分。脾阴与脾阳协调统一,才能使脾气的作用正常发挥。脾气主运化,升发人体的清阳之气。若素常脾胃虚弱,脾阳不足;或由于过食生冷而寒湿内生,使脾阳受伤,脾的运化功能及升降功能失常,则致上吐下泻。寒邪内盛,阳气郁滞,故致脘腹胀痛,口不渴。至于腹痛喜温喜按,手足清冷,则是里虚寒证的特征之一,与里实热,实寒的腹痛拒按可作鉴别。本证病人有时也可能口渴,但必喜热饮。本证中的呕吐多表现为吐清水稀涎,或所吐之物没有热臭气味;腹泻则多表现为大便溏稀,甚则泻下稀水,而小便自利,其与湿热所致的腹泻,表现为大便黏滞臭秽、小便短赤者有明显不同。如果外界寒邪突然侵犯脾胃,以致脾阳被困遏者,也会出现与里虚寒证相似的症状表现,二者的性质虽有虚实之分,但本质上都是脾阳受损,所以诊治上可相互借鉴。
脾阳虚的本质还是脾气虚,所以理中丸以人参补中益气,使气旺而阳复,而为君药。阳虚则寒盛,故方中又以干姜温中祛寒,扶阳而抑阴,以为臣药。由于脾主运化水湿,脾虚不运,必然会有湿邪产生,因而又以白术燥湿健脾,湿邪祛除则脾运活泼,故为佐药。甘草经过蜜炙之后其性温补,既有补脾益气之力,又有调和诸药之功,因而用为使药。综合全方的作用,则是补气健脾,温中祛寒,对于病机属于中焦虚寒的证候,无论其表现为何种疾病,都可用以治疗。
例如,脾(胃)虚寒证在内科可见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霍乱、肠伤寒、慢性肝炎、各种水肿、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等;儿科如小儿重度消化不良;妇科如月经过多、崩漏、经间出血、月经稀发、闭经、带下量多等等,只要辨证属于脾胃虚寒的,都可以考虑用理中丸治疗。在辨证里虚寒证时,以下的表现也有助于诊断的确立,如:腹痛多为绵绵隐痛;饥饿时腹痛,进食后稍缓解;疲劳或受寒后,腹痛、腹泻加重等。此外,还要结合患者素常体质是否偏于脾胃虚寒。
在临床具体运用中,还可以根据病情进行药物加减。如呕吐较甚者,加白蔻仁、丁香,以增降逆止呕之力,称为“丁蔻理中丸”;腹泻较甚者,可重用白术,或加苍术,茯苓等;月经过多或吐血、便血而属脾虚寒者,干姜改为炮姜,并酌加黄芪、茜草炭、藕节等;如阳虚较甚,下利不止,脉微,手足不温者,可加附子,称为“附子理中丸”;若中焦寒热错杂,腹泻、呕吐酸水者,可加黄连,称为“连理汤”。此方尚可治疗慢性痢疾、慢性胃肠炎以及溃疡病的胃痛吐酸水等。此外,脾阳虚兼有痰饮内停,症见咳嗽,痰多清稀,或呕吐清水者,可加半夏、茯苓,称之为“理中化痰丸”等等。本方性温热,不可过量久服。用于各种出血病证时,定要辨证无误,否则反会加重出血,同时还要注意与止血药配合应用,如加阿胶、艾叶、棕榈炭等。若出血量甚多,则需慎用温热药,以免发生意外。
理中丸与同功能方剂的临床应用鉴别:
1、与附子理中丸的鉴别:两药均为温中散寒剂,均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之功,主治脘腹痛、呕吐、泄泻等病证。但从二者的药物组成看,理中丸以温脾散寒之干姜为君,而附子理中丸较理中丸增加了大辛大热之附子一味药,与干姜同为君药,增强了温阳散寒之用,因此,侧重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之较重病证,如腹痛较剧,呕吐泄泻不止,手足发冷等,用附子理中丸较理中丸为佳。
2、与丁蔻理中丸的鉴别:两药均属温中祛寒药,用于温中散寒,补脾健胃。二者药物组成基本相似,但丁蔻理中丸比理中丸多了丁香和豆蔻两味药,因此,前者燥湿健脾之力较后者强,脾虚严重者用丁蔻理中丸效果更理想。理中丸与同主治方剂的临床应用鉴别:
1、脘腹痛、吐泻血证。与桂附理中丸的鉴别:两药均可用于治疗脘腹痛、吐泻、血证等疾病。但由于桂附理中丸较理中丸增加了大辛大热之附子与肉桂,增强了温阳散寒,补火助阳之功,因此其所治之病较理中丸所治之病,虚寒之象更为明显,临证当注意区别。
2、脘腹痛、吐泻。与六君子丸的鉴别:两药均可用于治疗脘腹痛、泄泻等病证。六君子丸所治之病,证为脾胃虚弱,兼痰湿,临证伴见胸脘满闷,四肢倦怠等痰湿蕴阻之象;而理中丸所治之病,证属脾胃虚寒,临证与前者相比,其面色苍白、四肢温等虚寒之象更为明显。
结合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理中丸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如口腔溃疡、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盆腔炎等疾病,经过临床验证,其疗效值得肯定,而对于眩晕、呃逆、便秘、牙痛、多涎症、浮肿等病证亦有较好的疗效。由此可见,只要中焦虚寒的辨证明确,便可使用理中丸,这对拓宽临床诊疗思路有积极的意义。
广告
回复“查询”、“信息查询”,即可获取匈牙利华人实用生活信息!
回复“1”:匈牙利各种紧急联络电话
回复“1.1”: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联系方式
回复“2”:匈牙利华人诊所、药房
回复“3“:匈牙利华人事务所
回复“4”:匈牙利华人旅行社
回复“5”:匈牙利华人餐馆
回复“6”:匈牙利华人美容美发店
回复“7”:匈牙利华人超市
回复“8”:匈牙利华语学校
回复“9”:匈牙利驾校、汽修公司
回复“10”:匈牙利海外影院、电子公司、防盗安防等
回复“11”:匈牙利华文媒体
回复“11.1”:《新导报》联系方式
回复“12”:匈牙利房产公司、物流货运、婚庆公司等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啊治白癜风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