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主题为“癌症防治,我们在行动”,倡议通过均衡膳食、戒烟限酒、适时筛查、规范诊疗、快乐生活等,推动对癌症的有效防治。

  为了提高公众防癌、抗癌意识,保障市民身体健康,掌握科学防癌知识。南方君将携手医院的专家们推出一系列关于癌症知识的科普文章。今天就为大家奉上关于肿瘤防治的第1讲:早期大肠癌治愈率可超过98%。

  大肠癌,又称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大肠癌在我国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恶性肿瘤发病排名中位列第三位。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高发年龄是55~75岁。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那么我们该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肠镜检查检查痛苦吗?

腹泻便秘:

大便习惯改变尽快排查大肠癌

  由于癌瘤生长速度缓慢,在其达到产生症状、体征之前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因此,一般早期不易引起注意。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思德建议,出现以下情况时,就应考虑肠癌的可能,医院排查:

1

便血或黏液便

  便后纸巾上有血,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痔疮问题而耽误正确诊断。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便血,都应由医生做肛门的检查或者做一个简单的肛镜。

2

腹部持续不适、隐痛

  当结直肠癌有糜烂,继发感染,由于相应的肠段蠕动增加和痉挛,可出现腹痛。部分患者以持续腹部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的症状。

3

大便习惯改变

  出现便秘或腹泻,或者两者交替出现。多数人有每日排便的习惯,如果近段时间莫名地常常发生便秘、腹泻就应引起注意。大便形状变细也应引起重视。每日排便次数多达几次甚至十几次,出现黏液血便或溏薄的稀便,有些人还伴有排便不净感,按照常规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应考虑是否为结直肠癌的症状。

4

原因不明

  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减轻,又或者出现腹部肿块:出现此明显症状时,大肠癌已经是发展到了中晚期了。

早治早好:

早期大肠癌治愈率可超过98%

  一旦以上症状出现,通过X线钡灌肠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多数可发现病灶。目前,治疗大肠癌的方法有内镜治疗、手术、放疗、化疗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期和类型的不同去实施治疗方法。越早发现,治愈率越高。

  “只要发现及时,早期的大肠癌根本不需要开刀,可以在肠镜下进行切除,治愈率可达98%以上。”刘思德指出,很多患者都是出现严重的症状(比如便血)医院就诊,此时肠癌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了,治疗上也需要承受较多的痛苦,治疗质量欠佳。大肠癌晚期的病人,内镜治疗已经无法解决,需要手术治疗,若病情再延误,则手术也难以解决,只能通过放、化疗延长生命。

  刘思德呼吁广大市民,一旦发现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应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主动狙击:

把大肠癌扼杀在癌前病变阶段

  发现早期大肠癌不光要靠市民   癌前病变指出现于恶性肿瘤之前,细胞形态学上出现某种程度的异型增生,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不治愈,进一步发展可能转变成癌。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病极为密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因此及早发现大肠息肉是预防大肠癌的重点,息肉一旦发现,必须行内镜下切除。肠息肉内镜切除后,如果饮食、环境等致病因素未能去除,则息肉可能再发。因此,息肉切除后需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一般术后每年行结肠镜检查一次,如果连续三年未发现新生息肉,可改为每五年检查一次。

  刘思德表示,在我国,大肠癌的高发年龄是55~75岁,市民从45岁开始就应该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

真的有那么痛吗?试试才知道

  肠镜检查是利用一条长约1.3米可弯曲的,并且末端装有一个带光源微型电子摄影机的纤维软管,由肛门处慢慢的进入大肠,观察肠腔的粘膜形态。

  不少老百姓一听到肠镜检查会觉得恐惧,担心检查会带来痛苦。刘思德坦言,肠镜检查过程中确实会引起一定的疼痛,毕竟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式。但是痛苦的程度如何呢?每个人对疼痛的感受都不同,患者必须亲自去感受,不要道听途说。

  另外,现在也有无痛肠镜,患者在全麻状态下接受肠镜检查。然而,无痛肠镜的风险比普通肠镜要大。“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肠镜检查,可以随时看到患者的反应,及时了解到检查对患者带来的刺激。而患者在麻醉状态下进行肠镜检查,即使医生的动作稍微重了,患者也无法做出反应,因此有可能会对肠壁造成损伤。”刘思德补充,接受全身麻醉有一定风险,因此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无痛肠镜并非最佳的选择。而对于病人来说,无痛肠镜无疑可以缓解他们对检查的焦虑。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白癜风带的中药验方
什么治白癜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