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资料
患者,男,66岁,因「头晕、呕吐3天」入院。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伴视物旋转、不欲睁眼,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3次,非喷射状,无咖啡渣样物质,当时神志清楚,无头痛,无肢体活动障碍,无言语不利,遂至我院急诊就诊,行头颅MRI示右侧小脑梗死。
急诊以「小脑梗死」收住入院。入院后患者头晕、恶心呕吐不减,遂予甲氧氯普胺片10mg口服Tid以止吐。
第4天午饭时患者突然出现下颌关节脱位,自行用力张闭口后关节成功复位,患者以为脱位是由于吃饭时用力咀嚼导致,未予在意。但第5天再次出现下颌关节脱位,又经自己大张口动作后复位。但当天又出现3次关节脱位,至当天晚上患者下颌始终处于脱位状态,无法进食及说话,遂请专科会诊。
专科医师会诊后考虑因患者没有外伤史,全身他处并无关节脱位表现,考虑与甲氧氯普胺有关。建议停用甲氧氯普胺,并予2%普鲁卡因行左侧咀嚼肌神经封闭,再行手法复位后以头颌绷带固定下颌,嘱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术后连续3天未发生脱位,观察1周后亦未再发脱位,予去除固定。
病理分析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是多巴胺-2受体拮抗剂,它还具有5-羟色胺4受体激动作用,而对5-羟色胺3受体有轻度抑制作用。其可作用于延髓催吐中枢,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
另外,本品还能加强胃和肠段上部的运动,抑制胃肠平滑肌松弛,使胃肠平滑肌对胆碱能的反应增加,促进胃和小肠的蠕动和排空,可用来治疗化疗、手术、颅脑损伤以及药物引起的呕吐,也可用于急性胃肠炎、胆道、胰腺等病变产生的恶心呕吐。
甲氧氯普胺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镇静作用,产生倦怠、嗜睡、头晕等症状,其它表现有便秘、腹泻、皮疹及溢乳、男子乳房发育等。
本品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可阻断多巴胺受体,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而导致锥体外系反应,主要症状为头向后倾、斜颈肌震颤、阵发性双眼向上注视、发音困难、共济失调等[1],较罕见引起过敏性休克[2],药源性精神失常也极少出现[3]。
临床报道最多的不良反应集中在锥体外系反应上,包括4种形式:(1)帕金森征;(2)静坐不能;(3)急性肌张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舌、头面颈肌的强直性痉挛;(4)迟发性运动障碍。
本例患者应用甲氧氯普胺后出现咀嚼肌(尤其是翼外肌)的强直性收缩,继而引发持续、反复的双侧颞颌关节脱位,其实是锥体外系反应的一个特殊表现。
笔者查阅资料后发现氟哌啶醇致双侧颞颌关节脱位的报道[4]。而甲氧氯普胺致颞颌关节脱位的报道较为少见。临床上如碰到不明原因的下颌关节脱位,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服用相关药物的病史,以免误诊漏诊。
当然,如果病人同时伴有其它锥体外系表现,比如舌体运动受限,面颈部、四肢肌肉不自主运动,肌肉震颤等症状时,还是比较容易做出判断。对于治疗,首先应及时停药,对症处理,另外阿托品肌注可以快速消除锥体外系症状[5]。
编辑:干舒蕾
投稿及合作:gansl
dxy.cn题图:shutterstock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祁盛青.胃复安肌注致过敏性休克死亡一例[J].中国急救医学,,26(12):.[3]丁满拴,郭娟.药源性精神失常[j].医药导报,,19(4):-.[4]刘志中.氟哌啶醇所致双颞下颌关节脱位一例报告[J].四川医学院学报,,16(1):82-83.[5]陶庆.甲氧氯普胺引起双侧颞关节脱臼一例[J].药学服务与研究,,7(3):-.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