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卫生习惯得到提升和加强,也越来越适应与病毒共存的生活。但是,疫情之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就医都会遇到各种不便,这也给肿瘤的防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疫情下,晚期癌症患者诊断率逐步上升
2月15日,发表在《JAMANETWORKOPEN》的一项研究分析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摩尔斯癌症中心的诊治情况,发现在疫情前后,癌症患者诊断时的分期分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早期诊断率不断下降,而晚期诊断率逐步上升。
▲图源:参考来源[1]
以乳腺癌为例:
在疫情前的年,该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有63.9%处于I期,只有1.9%是IV期患者;
而在疫情中的年,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中,I期比例下降到了51.3%,IV期比例暴增到了6.2%。
也就是说,相比年,年前来该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处于I期的比例降低了19.8%,而处于IV期的比例增长了3倍以上。
研究中指出,年的数据也呈现了这一趋势。年1-3月前来确诊的乳腺癌患者I期比例继续下降,仅为41.9%,而IV期则更高,达到了8%。
▲图源:参考来源[1]
结直肠癌患者的分期分布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
在疫情前的年,该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有17.8%处于I期,只有6.7%是IV期患者;
而在疫情中的年,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中,I期比例下降到了14.6%,IV期比例暴增到了19.5%。
新冠疫情下,也要重视防癌筛查
癌症筛查对于早期发现癌症至关重要,如果在早期确诊为癌症,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治愈。另一方面,随着疫情的逐渐稳定,体检筛查及就医也不再是困难重重。因此,一定要重视防癌筛查,将癌症扼杀在摇篮中!
▲图源:improvediagnosis
常见癌症的筛查方式
肺癌:由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北京)》(简称指南)建议,50-74岁人群应进行肺癌筛查,且肺癌高风险人群应进行年度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不推荐采取胸部X线检查进行肺癌筛查。
结直肠癌:对于肠癌,结肠镜是最有效的发现手段,无论是肠息肉还是肠癌早期,都可以通过结肠镜发现。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建议,45岁以上没症状也应做结肠镜筛查。如果家里有患肠癌的亲属,最好40岁甚至35岁就开始筛查。
胃癌:根据中国抗癌协会的数据,大部分早期发现的胃癌,5年生存率可超过90%,但如果发现得晚,这一数字将会低于30%。胃镜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是否存在病变,再通过胃镜活检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学诊断。
乳腺癌:乳腺癌常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乳腺触诊、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等进行诊断。国家卫健委一般建议妇女从40岁开始参加筛查,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肝癌:发现肝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定期体检,尤其要注意查这两个项目:B超+抽血化验甲胎蛋白。很多人体检时做了腹部B超,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其实只做B超,相对容易漏诊,B超结合甲胎蛋白检测才能有效筛查癌症。
宫颈癌:年7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最新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新指南推荐HPV-DNA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首选筛查方法。HPV-DNA检测可检测出高危型HPV,这些类型导致了几乎所有宫颈癌。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普通健康人群及癌症高危人群只要能够及早检测出癌症并治疗,将会极大地提高5年生存率。
所以,即使是在疫情肆虐下,也不要忘记定期体检筛查!
如希望了解更多高端精密体检和精准癌症筛查的详细内容,可以拨打--或加
[3]赫捷,etal.,().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北京).中华肿瘤杂志,DOI:10./cma.j.cn-0119-.
[4]《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5]WHOguidelineforscreeningandtreatmentofcervicalpre-cancerlesionsforcervicalcancerprevention,secondedition.
[6]咚咚癌友圈、医闻焦点
-END-
往期精彩回顾
1
5年生存率高达88.8%,晚期患者也可治愈,日本治疗食管癌有何“绝招”?
2
滑膜肉瘤治疗的利器!TCR-T治疗晚期滑膜肉瘤控制率可达84.8%
3
“血管年龄”决定“寿命”?别让衰老的血管支撑年轻的身体!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