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结直肠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腔镜科主任吴华星教授说,大肠癌发病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临床治疗若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肠癌患者的生存期是能够得到延长的。
年,刚过50岁的耿医院腔镜科做肠镜检查时,意外发现自己罹患上了直肠癌,随后医生对他施行了外科手术。2年后耿先生复查肠镜没有肿瘤再发的征象。但年,耿先生复查肠镜时被发现距肛门60厘米、15厘米的肠壁又长出了肿物,肠镜病理提示这是新出现的癌细胞,随后他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年,通过肠镜检查在距肛门60厘米的肠腔,再次发现了癌组织的身影,大伯随即进行了第三次开刀治疗。耿先生如今平安无恙,他说是肠镜检查在关键时期确保了其生命。
读懂大肠癌的危险信号
大肠癌病情隐匿,堪称是“隐形杀手”。但稍加留意,还是不难发现其蛛丝马迹的。吴华星教授提醒说,大肠癌的一些危险信号,比如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部包块、黑便贫血等,预示肠道有异常情况。但这些预警信号往往不引人注目,经常被误认为是胃肠炎、消化不良、痔疮之类,最终丧失了宝贵的治疗机会。
吴教授介绍,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高峰在45岁左右,尤其是50岁以上的男性,但30岁以下的青年人发病也不少见。年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共识提出:大便潜血阳性、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以往有肠道腺瘤病史、本人有癌症史、有排便习惯改变、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有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均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同时,饮食因素,如高脂肪饮食、食物纤维不足,也增加了结直肠癌发病的可能。
患大肠癌后外科手术是良策
吴华星教授说,目前,对大肠癌的治疗是大多以外科手术为主。如果癌细胞局限在粘膜层或粘膜下层(即早期大肠癌),小于2厘米的没有淋巴结、血管转移的病变,还可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剥离术,对粘膜内癌予以根治,既避免了外科手术创伤大的风险,又达到了恢复快、花费少的目的。文献报道,早期大肠癌的术后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对于像腺瘤,也就是大肠癌最常见的癌前病变,及时摘除这种腺瘤型息肉亦能预防癌变、阻断癌变。切除腺瘤的方法有热活检钳、圈套器电凝套扎、尼龙绳结扎等。小的息肉切除后当时就可进食,较大较多的息肉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饮食并给予相应治疗。
小编帮您挂号
本周,小编帮您挂3位名医专家的号,每个专家仅限3位患者。参与方法: 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段淑荣
哈医大一院神经内科三病房主任。
擅长:脑血管疾病、脊髓疾病、癫痫、周围神经病、神经系统疑难病等的诊治。
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孙铁为
哈医大二院普外腹腔镜外科副主任。
擅长:熟练掌握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在肝脏胆道外科方面可完成高难度手术。
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北京治疗白癜风在那个医院比较好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