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鲀,俗称河豚,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让人垂涎,但这种鱼有很强的毒性,所以,“拼死吃河豚”成了不少吃货们的最高境界。

前天晚上,奉化的冯女士(化名)就因此被医院,当时她的脸部,特别是嘴唇周围发麻,被确诊为河豚毒素中毒,还好,因为只吃了一小块,目前没有生命危险。

说起冯女士吃河豚鱼干的经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她知道这东西吃了容易中毒,做了不少“前期”工作,但还是没逃得过这一劫。

医生说,河豚毒素是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面对河豚鱼,吃货们一定要控制住体内的洪荒之力啊。

体内馋虫发作

吃了口河豚10分钟后嘴巴发麻

冯女士今年42岁,是丽水人,目前在奉化生活。

她早就听说河豚鱼好吃,但知道这东西有毒,处理不好很容易中毒,一直没有勇气尝试。前些天,邻居给了她一包河豚鱼干,是自家用新鲜河豚鱼制作的。

拿着这包河豚鱼干,冯女士很矛盾,想尝尝这传说中的美味,但又怕中毒,得不偿失。纠结了好一阵子,体内的馋虫战胜了理智,“邻居自己吃过了,都没事,试试看。”

前天晚上,冯女士做了红烧河豚鱼干,她想了不少办法“杀毒”,放了一斤黄酒,还故意多煮了一会儿。

鱼干出锅,香喷喷的,女儿也被吸引来吵着要吃。冯女士赶紧拦下:“可能有毒,我先尝尝,没事再吃。”

说完,她夹起一小块放进了嘴里,味道果然不错,鱼干下肚,她坐在一边“观察”身体情况,如果没症状,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大约过了十多分钟,冯女士突然感到嘴巴周围发麻,随即扩大到整个面部。不好,这正是河豚鱼中毒的症状,她赶紧拨打了。

0.5毫克河豚毒素就可致命

冯女士被医院,和她预料的一样,被确诊为河豚毒素中毒。到医院后,中毒症状更明显了一些,手也有了麻木感,没力气抬肩膀,还胸闷。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昨天,她的病情已经稳定。

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徐鹏杰说,多亏冯女士比较谨慎,吃得少,就诊也比较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河豚毒素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0.5mg即可致人于死命。河豚鱼的毒素最主要存在于卵巢、鱼卵和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鱼鳃、鱼皮等部位。医生推测,邻居吃了河豚鱼干没事,而冯女士医院,可能是因为在处理鱼肉时血液或内脏没有弄干净。

“河豚毒素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后,能迅速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发生麻痹。”徐医生说,毒量大时,毒素会造成脉搏迟缓,严重时体温和血压下降,最后导致血管运动神经和呼吸神经中枢麻痹而死亡。

提醒

盐腌、日晒及家中烹调都难破坏毒性

河豚中毒后,潜伏期很短,短的只有十几分钟,长的几小时也会发病。症状开始时,一般表现为手指、口唇舌尖发麻或刺痛,有的中毒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更甚者会因呼吸衰竭致死。

尽管近两年,市民对于河豚的毒性有些了解,中毒患者也明显少了,可还是会有像冯女士这样控制不住嘴巴的吃货,徐医生提醒,河豚毒素稳定性很强,盐腌、日晒及家中普通的烹调都很难破坏,所以市民不要抱着侥幸心理,食用没有经过专业处理的河豚鱼。

新闻加点料

一名上海游客在宁波身亡,同团12人被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根据宁波市海曙卫计局发布的《我市发生一起旅游团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通报,8月16日上午7时05分,宁波市急救中心接到南苑饭店工作人员报警电话,称一住店客人约半小时前被同伴发现神志不清,呼叫不应。急救人员立即赶到饭店,患者被台上急救车时,已无脉搏心跳,医院,入院查体已无生命体征。经抢救无效于8时48分宣告死亡。诊断为心跳呼吸骤停,具体原因待查。

通报称,死者为上海途牛国际旅行社组织的一名跟团游游客,该旅游团共有49名游客,于8月15日中午抵达奉化溪口并用餐。下午参加漂流活动后入住南苑饭店,晚饭由游客自行解决。当天下午,陆续有人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先后有12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对症治疗后症状已有好转。截至8月17日15时30分,4人经治疗后已离院,其余8人还在留院观察。

通报称,目前,该名游客的具体死亡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来源:钱江晚报、澎湃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白癜风多久能治好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