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的定义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如下图所示,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转变过来的。这个过程可能需5~10年,但个体差异不同。

  因其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因此要确诊肠息肉还得依赖结肠镜等器械检查。

病例

  高女士六年前出现便血2次,开始很紧张,担心患了直肠癌。电子肛肠镜检查发现是乙状结肠息肉,有两枚。经切除活检为良性的腺瘤样息肉。医生叮嘱要定期复查结肠镜。高女士术后再未出现便血症状,于是也将医生的嘱咐忘在了脑后。六年后再次出现便血症状,结果来院检查发现息肉复发且癌变。

息肉会复发,要定期复查

  发现息肉,即使是切除了,但环境没改变,还是会有复发的可能,高女士就是一个例子,所以定期复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的病人,都应该复查。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

  对于术后病理提示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息肉容易复发和癌变,为保险起见,有条件者根据个体情况更加密切的复查。

温馨提示

  温馨提醒:减少息肉发生,饮食方面要注意多进食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胡萝卜等,有利于肠道蠕动。

根据息肉生长的部位、大小、数量多少,临床表现不同。

1

  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息肉较大时可引致肠套叠;息肉巨大或多发者可发生肠梗阻;长蒂且位置近肛门者息肉可脱出肛门。

2

  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

  伴发出血者可出现贫血,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状态。

切除结肠息肉可阻断大肠癌的发生

  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腺瘤性息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些,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腺瘤发展可能。一般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应该予以内镜下切除,内镜下息肉切除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大部分医生根据经验,肉眼下大致可以判断良恶性,但活检后显微镜下的病理诊断才是金标准,检查出肠道息肉都应进行切除。

医院先进设备奥林巴斯电子结肠镜

医院采用设备奥林巴斯电子结肠镜是目前诊断大肠粘膜病变的最佳选择,通过安装于肠镜前端的电子摄像探头将结肠粘膜的图像传输于电子计算机处理中心,后显示于监视器屏幕上,可观察到大肠粘膜的微小变化。如癌、息肉、溃疡、糜烂、出血、色素沉着、血管曲张和扩张、充血、水肿等,图像清晰、逼真。电子结肠镜还可以通过肠镜的器械通道送入活检钳取得米粒大小的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化验或其它特殊染色,对粘膜病变的性质进行组织学定性,如炎症程度、癌的分化程度等进一步分级,有利于了解病变的轻重,指导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或判断治疗效果。通过肠镜器械通道还可对结肠一些疾病或病变如息肉、出血、异物等进行内镜下治疗。

专家介绍

周汉林:医院内窥镜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外科主任、上海胆道疾病会诊中心成员、上海医学会普外科分会、消化协会及内窥镜学会会员。

擅长:肝、胆、脾、胰、胃、肠疾病的手术治疗及电子胃镜,电子肠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的操作。在上海首先打造消化内科,消化外科及内窥镜相结合的综合治疗链。尤其在电子胃肠镜下对胃、大肠内息肉、肿块、增生的微创手术方面以及在老年患者的胃肠镜检查、治疗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我院在上海浦东地区首先开展无痛麻醉下的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的检查和操作。目前常规开展电子胃肠镜下的胃肠道息肉,肿块的微波凝固术,电凝术,圈套器圈套电切术,粘膜切除术,热活检钳活检+凝固术。曾成功完成经肠镜下切除回盲部直径约4cm的巨大肿块(上海首例),引起多家媒体的报道。

医院温馨提醒:小症状也要时刻







































白癜风治疗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