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马王堆院区消化内科来了一位28岁的年轻小伙子,就诊原因看似很简单——便血。小伙子自己一开始也没有想得多复杂,受“十人九痔”思维的影响,他以为自己只是得了痔疮。随着便血加重,医院就诊,也是被当成“痔疮”以中西医多种方法治疗,但病情却一直反复,老是断不了根,整个人都虚弱了,这才到我院就诊。马王堆院区消化内科医师检查发现,小伙子明显贫血,建议其入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当日下午,小伙子接受肠镜检查,结果让其眼前一黑:他患上了直肠癌。
“便血并非痔疮“专利”,8成肠癌患者留下遗憾
医院马王堆院区消化内科主任廖江涛介绍,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均称为便血。便血只是一个症状,并非一种疾病。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病变的出血。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病人大约40多万,肠癌患者死亡率为7.35/10万。我国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于肠癌,大约有50%-80%的肠癌患者,初期被当做是痔疮,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延误病情。
为大家图解便血相关知识
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请您选择查看
好了各位看官们镇定一下
下面廖江涛主任要开始科普了
“便血要警惕,及时就诊早期肠癌能治愈
早期肠癌治愈率很高,一旦发生便血要留意,医院就诊。
所以,大便出血的病人应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轻率地诊断“痔疮”等,即使患有痔疮,也要警惕伴有肠癌的可能,必须进一步检查排除癌肿。在痔疮的治疗过程中,如果症状长期没明显好转,或反复出现便血也应该予以重视,千万别让小小痔疮耽误了对肠癌等疾病的诊断。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检查是关键
廖江涛主任提醒大家,预防肠癌,首先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往往过多地摄入动物脂肪和蛋白,而过少地摄入纤维素含量比较多的食物,容易引起肠癌。通常来讲,不要吃得过精过细,应经常吃一些纤维素多的食物,比如说像芹菜、红薯等等。其次对一些良性疾病,如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对这些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减少肠癌的发病。
另外,有肠癌家族病史、多发性结肠息肉、慢性肠炎、肠道有绒毛管状腺瘤等人群,都是肠癌高危人群,易发生癌变。这些人除注意观察症状外,应遵医嘱,每年按时做肠镜。而一般人群建议45岁开始,每隔3~5年做1次。大便潜血呈阳性的人,应及时做肠镜检查。
廖江涛,主任医师马王堆院区大内科副主任,内二科主任兼消化内科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内科临床、科研20余年,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病等的诊治及疑难危重病人抢救及消化道内镜镜下治疗。主攻方向为:消化道内镜镜下治疗胃肠动力性疾病。能娴熟地应用胃肠镜检查及胃肠镜下治疗。坐诊时间:知名专家门诊每周四上午坐诊地点:
医院马王堆院区
-
撰文:吴靖陈钢
编辑:肖茜予
审核:周瑾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