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即大肠癌又称为“结直肠癌”,是指大肠上皮来源的癌症,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病理类型以腺癌最为常见,极少数为鳞癌。在我国以直肠癌最为常见,其次是结肠癌(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而欧美以结肠癌为主,据统计,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5位,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结肠癌男女发病率比较接近,而直肠癌以男性多见,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肠癌的预防仍以三级预防为主,而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非常重要,现介绍如下:

一、饮食控制

虽然大肠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绝大多数散发性的大肠癌与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因素密切相关,对饮食干预,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1、能量摄入:能量摄入与大肠癌发生有关。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总的能量摄入与大肠癌危险性有关系,无论摄入的能量是蛋白质、脂肪还是碳水化合物,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可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尤其是高能量的饮食如脂肪类食物。

2、脂肪与红肉:大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脂射入的妇女与低脂妇女相比大肠癌相比大肠癌风险增加32%。而肉类中摄入红肉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强的危险因素,据研究发现,红肉的摄取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呈正相关,其中,常食用红肉的50岁以上人群在十年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最高增加1.71%,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大肠癌的发生。

3、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鱼类、蔬菜和水果的摄取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呈负相关,纤维素能增加粪便量,稀释结肠内的致癌剂,吸附胆汁酸盐,从而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生,而常食用鱼肉的人群,其十年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下降1.86%,因此在平时的饮食,应该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纤维素,合理饮食,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4、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结肠上皮过度增生转化为正常,但目前资料并不支持用抗氧化维生素来预防大肠癌。微量元素与大肠癌的关系,目前研究还不甚详细。叶酸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病,但具体机制不清楚。

二、改变生活习惯

研究发现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可避免66%~78%的肠癌发生,除了改善饮食习惯以外,以下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有助于肠癌一级预防。

1、肥胖与运动: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独立的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过少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可以影响结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从而达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日运动量(相当于每周平均10个能量小时的代谢性当量)可使CRC发生风险降低7%。年欧洲癌症及营养前瞻性调查研究发现,20~50岁患者体重量每增加1kg,肠癌的风险增60%,且这种相关性在男性中更显著,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浓度和结肠癌的发生呈负相关,因此,控制体重和HDL水平对降低结肠癌发病率有重要作用。

2、吸烟:吸烟与大肠癌的关系还不十分肯定,但吸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已经得到证实,且对肠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有着重要影响,目前研究认为,吸烟是大肠癌基因产生的刺激因素,但需要经过大约40年的时间才能发生作用。

3、饮酒:酒精的摄入量与大肠癌的有关系,酒精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但具体原因不清楚,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就将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归为1类致癌物质,减少酒精摄入量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4、生殖因素:激素与生殖因素可能影响大肠癌的发生,美国研究表明,单身女性的大肠癌发病率高于结婚女性,有人认为这与激素能影响胆汁酸盐代谢有关。

三、抗癌食品

食物如大蒜、红薯、洋葱等,如果有意识的增加摄入,可明显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此外,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大肠癌发病率降低,每月服用10~15次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使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下降40%~50%。

一级预防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因素进行配合以预防正常细胞转变成癌细胞,从而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保证身体健康。

了解更多肿瘤防治信息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