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普基因,精准医疗行业领导者,她制造每一种产品的精神均基于有一天我们自己可能会用得到她。

近20年来,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我国大肠癌(结直肠癌)发病率显著上升,每年新增患者约40万,增速为世界平均速度的两倍。该病发病率在我国已位列恶性肿瘤的第四位,死亡率位列第五位,超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世界范围内,大肠癌正趋向于年轻化,平均发病年龄由原来的60岁以上降到现在45岁左右。

大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症状普遍较为隐匿,不容易发现,有时还会被误当做慢性结肠炎、痔疮、痢疾、黏连性肠梗阻、肠息肉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进行治疗。一旦发现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大肠癌可谓是“来无影”。

不过作为一种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来无影”的大肠癌也是可能“去无踪”的,而关键就在于“早”。

大肠癌有息肉和腺瘤等明显的癌前改变,但这些症状早期自身无法察觉,仅能依靠各种检测手段发现。因此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的防止恶性癌变发生。

有资料表明,在大肠癌早期被诊断时,患者的预期寿命延长,早期癌的治愈率超过90%;Ⅱ期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70~80%;伴有淋巴结转移时为Ⅲ期癌,预期寿命下降至50%~76%;而伴有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则很少被治愈。由此可见,大肠癌的早期筛查不可忽视,尤其对于高危人群,早筛更是一种降低癌变可能的手段。

哪些人是大肠癌高危人群呢?

45岁以上、男性、有肠道息肉等良性肠病史的人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生活在大肠癌高发地区的人群以及有吸烟史、肥胖等的人群都属于高危人群的范畴。这部分人应积极







































专治白癜风医院
夏季白癜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