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肠炎好发于每10月~次年2月寒冷的秋冬季节,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个月~2岁,且最严重。引起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原菌大多是A组轮状病毒,其次是C组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肠炎的潜伏期一般为24~72小时,起病多突然,大便每日3~10余次,甚至多达数十次。排便急且量多,粪质呈黄绿色或浅绿色的稀薄水样或蛋花样,偶有黏液,无脓血。轮状病毒肠炎的首发症状往往不一定是腹泻,而是呕吐。病程早期出现呕吐,部分患儿呕吐频繁,随即出现腹泻(大多病例呈现先吐后泻的临床表现)。由于经胃肠道丢失液体较多,小便量常减少,即呈现大便量多、水多、次数多而小便量少之三多一少的临床特征。
轮状病毒肠炎自然病程约3~8天,平均4~5天,少数可长达2周以上,一般预后良好,但脱水严重又未积极治疗者亦可引起死亡,免疫缺陷者常因混合感染而转为慢性腹泻或严重的疾病。轮状病毒肠炎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治疗主要在于补液以防治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而非快速止泻,切勿搞错重点。
轮状病毒肠炎总的治疗原则为:继续喂养,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有严重呕吐的患儿可暂时禁食4~6小时,在此期间不禁水,如果禁食期间仍频繁或剧烈呕吐,需注意有无肠套叠、肠梗阻等可能。禁食4~6小时后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尽快恢复患儿在腹泻之前一直有在吃的正常饮食。
腹泻一开始就要开始补液治疗,轻~中度脱水优先选择口服补液,重度脱水、严重呕吐、伴电解质紊乱者予以静脉补液。不耐受或拒绝口服或鼻饲补液、居家补液无效(如持续呕吐或脱水加重)的中度脱水者;所有重度脱水、持续频繁呕吐、伴电解质紊乱、进食困难的患儿均应予以静脉补液。
轮状病毒肠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或空气传播,所以应强调加强个人手卫生,合理处理腹泻患儿的大便、尿布、玩具等,应尽量避免病从口入、重复或交叉感染以及疾病的传播。注意臀部护理,酸性大便容易刺激皮肤而引起尿布性皮炎,严重者可发生糜烂。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肠炎(尤其是重型)最主要的措施,感染轮状病毒后,75%可免于再次发生轮状病毒腹泻,88%免于再次发生重症轮状病毒肠炎,待到年龄至5岁,患儿几乎均已获得对轮状病毒的免疫力,5岁以上小儿重症轮状病毒肠炎少见。因此,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的主要为5岁以下的小儿,尤其是2岁以下未曾感染过轮状病毒的婴幼儿。接种成功后可显著降低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率,降低重症腹泻的发生率,但不能完全预防腹泻的发生。
国外已有多价或单价的轮状病毒疫苗上市,不同的疫苗接种计划有所不同。而在国内,目前使用的是针对A群轮状病毒的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有效保护率在70%以上,需每年口服1剂(3mL)。一般在服用疫苗后2周产生抗体,4周时抗体浓度达到最高峰,接种后成功后,保护期一般为一年,所以,最好是在每年的8~10月接种一次轮状病毒疫苗。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最好白癜风吃什么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