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吃药好不了?你怕是和肠胃感冒弄混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近日,市民张女士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以为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引起的,自行服用治疗急性肠胃炎的药物也不见好转,到医院检查化验才知道患了肠胃型感冒。
肠胃也会感冒?这是怎样一回事儿?
胃肠型感冒的病症和胃肠炎很相似,容易引起混淆。如果患者只是凭经验用止泻药物进行自我治疗,不但不会缓解病情,还会延误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区分吧。
胃肠型感冒、肠胃炎大不同
胃肠型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是感冒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大多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经口或经呼吸道感染引起,有时还伴有其它一些细菌的混合感染。许多人在胃肠型感冒发病的起初,常把它误当作急性肠胃炎来治疗。
事实上,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消化道症状是胃肠型感冒与急性胃肠炎共有的,也是最为突出的表现。
“夏秋季节转换,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较大,许多身体抵抗力较弱的群体,尤其是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特别容易患上胃肠型感冒。“专家说,胃肠型感冒与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但它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呕吐、腹泻、食欲差、上腹部发堵、反酸、胃灼热、浑身无力等,而咳嗽、发烧、流涕等感冒症状相对较少。
在天气冷暖变化、空调直吹、早晚洗澡后受凉,再加上饮食不规律等原因,肠道病毒就容易乘虚而入。
而急性胃肠炎患者在发病之前大多有不洁饮食史,最常见的病因是进食凉拌菜、烧烤、火锅、剩菜剩饭等,这些食物容易被沙门氏菌或者金葡菌毒素污染,导致胃肠道急性炎症。
很多患者习惯于”久病成医“自行治疗,一有腹泻、呕吐就当作肠胃炎,随便使用抗菌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很容易导致病情延误或不良反应发生,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专业医师建议,医院通过血常规、粪便检查进行明确诊断,必要时,还要进行肝功能、血生化等相关化验,以排除其他疾病,如急性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传染性肝炎等。
如何防治肠胃感冒
对付感冒病毒没有特效药,主要是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对症下药会缓解身体不适症状。一般来说,症状轻者只要多喝水、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大约一周左右便会痊愈。
若是胃肠道症状明显,重点以护胃、止呕、解痉止痛、补充体液等对症治疗为主,除服用治疗感冒的药物外,还应酌情使用一些消食导滞兼有解表功效的中药,如藿香正气水、加味保合丸、珠珀猴枣散等。根据病情还可使用有抗病毒效应的中成药如板蓝根颗粒、复方金银花颗粒等。
另外,还应及时对症处理,如腹泻症状较轻可采用少量多此饮淡盐水的办法,防止体内电解质紊乱。腹泻比较严重时可吃些蒙脱石散和保护肠胃黏膜的药物。体温超过38.5℃时酌情服用退烧药。专家提醒,感冒就怕入脏、大脑,致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等其他疾病。
预防胃肠型感冒,关键是不要过度贪凉,不要一直吹空调、电扇,也不宜对着门窗睡,避免受到冷风侵袭。做到居住的房间空气流通,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在日常饮食上,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多喝白开水,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冰冷食物,适当吃些应季新鲜水果。另外,多运动锻炼,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和熬夜,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如何防治急性肠胃炎
肠胃炎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需及时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必要时可使用止吐药、解痉药、止泻药。
抗生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但必须遵医嘱服用,防止滥用。
饮食上,要鼓励患者多喝水、摄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急性期患者应忌食牛肉等易产气食物,并尽量减少蔗糖的摄入。注意饮食,忌暴饮爆食。忌食高脂肪的食物(如煎炸、熏烤)以及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等。
预防肠胃炎,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外出就餐需谨慎,要选择干净卫生的地方。严把食物卫生关。此外应该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处理,大力消灭苍蝇。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烧透。饭前便后要洗手,蔬菜瓜果生吃前要洗净。
尿酸高喝含糖饮料也挺危险!
据统计,我们现代人每天进食的糖分比起一百年前多了很多,比二百年前多出超过两倍,可能是由于常常进食这些果糖含量高的食物,现代人的尿酸平均来说都十分高。
很多人都知道喝酒、浓茶对痛风发作有影响,却忽视了含糖饮料对痛风的发生也有很大影响。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周毅告诉记者,含糖饮料可显著增加血尿酸,而且后果比烈酒还明显,与啤酒效果相当。尿酸高的人,应该避免摄入高果糖浆甜化的饮料及食物,同时还要限制自然糖分果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
周毅主任提醒,高果糖浆其实很常见,被广泛运用在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运动饮料以及小吃、糖浆、果冻和其他含糖产品中,我们选购时需要特别留意看清楚成分表中果糖糖浆等字样。
不少痛风患者都会自觉远离嘌呤,殊不知果糖这种不含有嘌呤、口味甜美的成分,却会明显升高血液中的尿酸含量,是名副其实的痛风毒药。
果糖可直接促进人体尿酸合成增多,如果大量进食新鲜水果,就有可能会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间接减少尿酸的排泄。周毅主任表示,果糖虽然不含嘌呤,但最终代谢产物却变成了尿酸,成为痛风中的洪水猛兽和隐形杀手。
虽然果糖广泛存在于水果中,但并非所有水果都糖分超标。关于水果怎么吃才健康,周毅主任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平时应当注意进食水果的种类,日常水果中梨、樱桃、李子、葡萄、苹果的果糖含量较高,在食用时应避免过量。
2.水果中富含人体每日所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不建议痛风患者禁食水果。猕猴桃、柚子、刺梨、草莓、黑莓和菠萝等水果都对痛风患者有利。
3.无论是否痛风症患者,都要控制每次进食水果的数量,每天摄入水果不能超过克,以克至克为宜。
4.除了水果之外的果汁类饮品,在选择时也需要注意适量,因为果汁往往浓缩并集合了多种水果中含有的糖分,因此稍不留神就会摄入超标。
秋季按五形人调膳食
广东省名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教授池晓玲张朝臻萧焕明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将人的肤色、形体、举止、性格及其对气候耐受力等特点按五行学说,划分为木形人、火形人、土形人、金形人和水形人,五形人应顺应四季变化来调理身体。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炎热导致身体损耗大,应借着秋季及时补充。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号入座”,按五形人不同体质进行膳食养生,将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木形人体质特点:语音多短直细小、肤色偏青、头小、手足小且灵活、面长、肩背大、身直、身体瘦弱、体力不强、多忧虑。这类人大多耐春夏不耐秋冬,感受秋冬寒冷之气易生病。
饮食要点:宜多吃具有健脾调肝、养阴润燥功效的药食之品。
药膳推荐:太子参大麦汤。做法:太子参15克,大麦芽20克,淮山10克,陈皮3克,猪瘦肉克。太子参、大麦芽、陈皮洗净,淮山去皮洗净,切块;猪瘦肉洗净切小块,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1~2小时。
火形人体质特点:语音多尖而破、皮肤偏红、肩背宽厚、脸形瘦尖、头稍小、身材匀称、手足小、步履稳重、行走速度快、思维敏捷、容易生气、缺乏信心、多思多虑。这类人大多耐春夏不耐秋冬,秋冬寒冷之气侵袭时易生病。
饮食要点:宜多吃具有清热润肺、健脾益气功效的药食之品。
药膳推荐:薏米菱角粥。做法:薏米15克,菱角克(鲜品),玉米粒50克,胡萝卜50克,陈皮3克,粳米适量。先把菱角斩一刀,放入砂锅中加水煮熟,沥干放入冷水中,再去壳取肉,碾成碎米粒状待用。薏米、玉米粒、陈皮洗净备用,胡萝卜切成粒状备用。粳米洗净后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加入薏米、玉米粒、陈皮、胡萝卜粒,小火熬煮至粳米开花,再加入菱角,一同煮至米极烂、粥稠时即可食用。
土形人体质特点:语音多洪亮、皮肤偏黄、面圆、头大、肩背丰厚、腹大、腿部壮实、手足不大、肌肉丰满、身材匀称、步履稳重、性情平和、乐于助人、爱交朋友。这类人大多耐秋冬不耐春夏,感受春夏之气侵袭时易生病。
饮食要点:宜吃具有健脾益气功效的中药和食物。
药膳推荐:莲子茯苓糕。做法:莲子肉、茯苓、淮山各克,白糖、桂花适量。将莲子肉、茯苓、淮山研磨成细粉,加入白糖、桂花拌匀,用水和面蒸糕即成。
金形人体质特点:声音铿锵、肤色偏白、面方、鼻直口阔、身材瘦小但肩背较宽、四肢瘦、动作敏捷、呼吸平缓、意志坚定、做事认真。这类人大多耐秋冬不耐春夏,感受春夏之气侵袭时易生病。
饮食要点:宜吃具有润肺养肝功效的药食之品。
药膳推荐:橘耳杞莲汤。做法:金橘2枚,银耳30克,枸杞、莲子各15克,大枣6枚。金橘洗净捣烂,银耳温水泡发后洗净,枸杞、莲子、大枣洗净,五味食材一起加水煮成羹即可。
水形人体质特点:语音轻柔缓慢、肤色偏黑、头较大、腮部较宽、腰臀稍大、手指短、发密而黑、较胖、偏矮、腹部较大。水形人性格多疑、嫉妒心强、机智,大多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天气多变时容易生病。
饮食要点:宜吃具有养阴生津、健脾益肾功效的药食之品。
药膳推荐:无花果炖瘦肉。做法:无花果(干)3~5个,白术10克,淮山15克,板栗克,瘦肉克。将瘦肉洗净切块,无花果、淮山、白术、板栗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以小火熬煮2小时,用盐调味即可。
适当吃红肉不“伤心”
红肉好与不好,在营养界一直有不同的说法。现在有不少人建议少吃红肉,理由是红肉会让血压升高,增加患上心脏病的风险。但《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只要是适当吃红肉不会影响健康。
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综合分析了24项心血管疾病患者饮食习惯与心脏病风险关联的临床研究后发现,每次食用85克红肉、一周食用3次,不会令血压、总胆固醇、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结果变糟。
这项研究包括了所有类型的红肉,但主要是未经加工的牛肉和猪肉。该研究牵头人、营养学家韦恩·坎贝尔说,过去20年间,健康饮食指南都建议人们少吃红肉,但我们的研究认为,红肉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营养丰富,不仅是蛋白质的来源,还富含铁。
图文转摘自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最健康理念、享受最健康生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