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食管肿瘤资讯第34期~

本期提要

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适当且有益”

美国大肠癌筛查起始年龄降至45岁后,50岁以下人群的筛查率飙升

遗传风险评分或可指导早发结直肠癌筛查?

01

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适当且有益”通常,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会接受细胞毒性化疗药物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然而,长期治疗后会出现毒性反应,因此,达到最大缓解后需继续多长时间的一线诱导化疗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美国梅奥诊所临床肿瘤学家MohamadB.Sonbol等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持续诱导化疗直至疾病进展与初始治疗后维持治疗或观察相比,没有取得无进展生存(PFS)或总生存(OS)获益。然而,维持治疗与观察策略相比,可改善患者的PFS;其中,氟嘧啶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的疗效更优。此外,维持策略相比观察策略缺乏明显的OS获益,因此共享决策应包括观察策略作为替代方案[1-3]。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JAMAOncology》上。Sonbol指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目标是延长生命,同时保持或改善生活质量。由于大多数治疗都会带来副作用,因此,采用获益最大且副作用最少的疗法尤为重要。基于这些发现,初始治疗后,转向维持化疗方案,甚至暂停治疗,并在疾病进展时重新引入完全化疗,这对于对某些患者来说是合适的。研究者、梅奥诊所胃肠道肿瘤学家TaniosS.Bekaii-Saab表示,在治疗开始,许多化疗方案可从缩小和控制癌症方面获益;在治疗几个月后,通常可实现最大获益。因此,之后治疗策略选择的重点是如何使副作用最小化的同时能继续获益。这项研究证实,转向维持治疗是适当且有益的,而在疾病进展后可再进行完全化疗。■研究细节Sonbol等对12项2期或3期随机试验(包括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年龄为23~85岁,男性占64.4%)进行了分析。在这些试验中,患者接受了初始细胞毒性化疗联合或不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然后接受观察,或贝伐珠单抗、氟嘧啶或两者联合维持治疗,或继续采用诱导方案治疗直至疾病进展。研究终点为OS和PFS。研究者使用DerSimonian和Laird随机效应模型来汇总总体疗效,并使用随机效应一致性模型进行网络荟萃分析,以收集直接和间接比较的证据。结果显示,与观察策略相比,持续诱导化疗直至进展未取得PFS(HR0.71,95%CI0.46-1.09)或OS(HR0.95,95%CI0.85-1.07)获益。与维持治疗相比,持续诱导化疗直至进展也未取得PFS(HR1.22,95%CI0.84-1.78)和OS(HR1.04,95%CI0.92-1.17)获益(图1)。图1网络荟萃分析结果然而,与观察策略相比,维持治疗可带来PFS获益(HR0.58,95%CI0.43-0.77),但无OS获益(HR0.91,95%CI0.83-1.01,图2)。图2维持治疗与观察策略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比较分析此外,使用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对药物排序分析显示,氟嘧啶、氟嘧啶联合贝伐珠单抗的维持治疗策略改善PFS(氟嘧啶为67.1%,氟嘧啶联合贝伐珠单抗为99.8%,贝伐珠单抗为36.5%)和OS(氟嘧啶为81.3%,氟嘧啶联合贝伐珠单抗为73.2%,贝伐珠单抗为32.6%)的可能性最高。

02

美国大肠癌筛查起始年龄降至45岁后,50岁以下人群的筛查率飙升年5月,美国癌症学会(ACS)更新了结直肠癌(CRC)筛查指南。基于早发CRC的发病率增加以及筛查的利大于弊,新指南将一般风险人群的筛查起始年龄从50岁降至45岁。那么,该筛查年龄的变化是否会影响40岁中后期(45~49岁)人群的筛查情况?由ACS的StaceyFedewa博士牵头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在ACS更新发布CRC指南后的数月内,45~49岁人群的CRC筛查率增长了2倍多[4-5]。研究结果发表在《Cancer》上。■研究细节该项研究分析了美国45~49岁成人与50~59岁成人的最近CRC筛查模式,并审查了约名年龄为45~59岁、参加年国民健康访问调查(NHIS,一种面对面的家庭调查)的参与者的回应情况。结果显示,在45~49岁人群中,去年CRC筛查率不断上升:第一季度(Q1)为4.8%,第二季度(Q2)为6.6%,第三季度(Q3)为8.8%,第四季度(Q4)为11.7%。与Q1相比,Q3和Q4的筛查率分别提高了4.1%和7.0%。在45~49岁人群中,估计的筛查人数从去年Q1的,人到Q4的,人,增加了,人。然而,在50岁以上人群中,去年的CRC筛查率并未增加(表1)。表1在NHIS的45~59岁参与者中,按年龄和季度分层的参与者特征和CRC筛查率情况研究者表示,年ACS新指南的发布以及随之而来的媒体报道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