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胃”,又有“胃病不忌嘴,医生跑断腿”之说。
这两句话的意思:
1、胃病的发病率很高
2、胃病如果不注意饮食的话很难痊愈
一、概述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容易复发,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
随着纤维胃镜应用,胃炎研究更加深入。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被诊断为慢性胃炎,一般认为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慢性胃炎的分类方法繁多,至今尚未统一。按胃镜形态学观察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萎缩性胃炎。
二、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有关,与易感体质有关,这些物理、化学、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引起慢性胃炎。
①物理因素: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饮食;
②化学因素:长期大量服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吸烟等;
③生物因素:细菌尤其是HP感染;
④免疫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中能检出壁细胞抗体(PCA),伴恶性贫血者还能检出内因子抗体(1FA);
⑤遗传因素
⑥疾病: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营养不良、糖尿病、甲状腺病、胃部其他疾病等。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患者常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间断发作,可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隐痛、食欲不振、餐后饱胀、反酸等。症状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不一致。
1、浅表性胃炎的症状
①可无症状,或不规则上腹隐痛,尤以进食油腻食物较为明显。
②亦可有反酸、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服碱性药物有时可暂时缓解。
2.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①上消化道症状较明显,如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
②有时症状颇似消化性溃疡,并可有出血。
③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胃窦萎缩性胃炎以缺铁性贫血多见;胃体萎缩性胃炎表现为体重下降、贫血、弥漫性胃体萎缩性胃炎多伴有恶性贫血。
(二)检查
1、胃镜检查
⑴浅表性胃炎
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且以红为主,或呈麻疹样表现,有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可有局限性糜烂和出血点,如果糜烂灶直径约0.5-1.0cm,似脐样突起,称为糜烂性胃炎或疣状胃炎。
⑵萎缩性胃炎
病变分为两种:可局限于胃窦部,亦可为胃体部弥漫性萎缩而胃窦正常。
胃粘膜失去正常的桔红色,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可呈淡红色、灰色、灰黄色,
重度萎缩粘膜可呈灰白色,色泽深浅不一,皱襞变细、平坦,可透见粘膜下血管如树枝状或网状。
有时萎缩粘膜可见上皮细胞增生而成的粗颗粒状隆起。甚则粘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可有糜烂灶。
2、胃粘膜活组织检查
(1)浅表性胃炎:浅层炎性细胞浸润,腺体正常。
(2)萎缩性胃炎:全层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大部消失,代以幽门腺化生与肠腺化生,严重者有异型增生。
3、胃液分析
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稍高,萎缩性胃炎胃酸正常、减少或缺乏。
4、X线钡剂检查
(1)浅表性胃炎缺乏阳性征象;
(2)疣状胃炎胃窦部有结节状皱襞,某些结节的中央有钡斑;
(3)萎缩性胃炎粘膜皱襞减少,平坦;
(4)胃窦炎可见胃窦轮廓呈钝锯齿状,
(5)窦部痉挛,也可有粘膜紊乱、充盈缺损、向心性狭窄等改变。
5、胃粘膜幽门螺旋杆菌检查
活动性炎症、糜烂、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病变明显或严重者,及合并有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的胃炎,均应该检查胃粘膜幽门螺旋杆菌。
常用检查方法有5种:快速尿素酶检测法、病理组织学检测法、呼气试验检测法、培养细菌法、抽血测定细菌抗体法。
(三)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要与这些疾病相鉴别:胃溃疡、胃癌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四、治疗
(一)西医治疗
1.消除病因:忌烟、酒;饮食要规律;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或药物;积极治疗有关的感染病灶。
2.对症治疗:
(1)上腹痛:口服颠茄片8mg,3次/d,阿托品0.3mg,3次/d,普鲁本辛15mg,3次/d。
(2)呕吐:口服胃复安5-10mg,3次/d,吗丁啉10-20mg,3次/d,西沙比利5-10mg,3次/d。
3.保护胃粘膜:
(1)胃酸增高者,可服用制酸剂:硫糖铝1.0g,3-4次/d;氢氧化铝凝胶10mg,3-4次/d。或用奥美拉唑20mg,1次晨服,2-4周1个疗程。
(2)胃酸缺乏或降低者,可口服:0.5%稀盐酸或胃酶合剂10ml,3次/d;
4.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可进行抗菌治疗
方案: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
具体用法:奥美拉唑20mg,1次晨服,克拉霉素0.5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
口服,治疗10天-2周;如果效果不佳亦可在三联的基础上加入铋剂,称为四联疗法。
5.抗异型增生
维酶素、维胺酸片,有防治胃炎发展的作用。
维酶素0.8-1.0g,3次/d,口服。
6.手术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胃癌前病变)应行手术治疗。
(二)中医辨证施治
(1)寒邪犯胃
主证:
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腹胀,纳呆,嗳气,恶心。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则: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加味:良姜、香附、党参、白芍、姜黄、木香、乌药、干姜、甘草等。
临证加减:胃痛明显者可加元胡;泛吐清水者加陈皮、法夏、茯苓;纳呆少食者,加焦三仙。
(2)肝气犯胃
主证:
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善太息,大便不畅,失眠,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舌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川芎、香附、郁金、枳壳、青皮、乌药、甘草等。
临证加减:嘈杂、口臭、心烦、喜冷饮者,加黄连、山栀;
吐酸者,加黄连、吴茱萸、乌贼骨
(3)饮食伤胃
主证:
胃脘疼痛,胀满拒按。有暴饮暴食病史,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止痛。
方药
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莱菔子、半夏、茯苓、陈皮、连翘等。
临证加减:脘腹胀甚者,加砂仁、槟榔、枳实等。食积化热,嗳腐酸臭者,加黄连、栀子等。
(4)胃阴亏虚
主证:
胃痛隐隐,痞满不适,口燥咽干或口渴,腹胀,嗳气,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弦。
治则:养阴益胃
方药
一贯煎加减: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石斛、白芍、当归、川楝子、枳壳、木香、佛手、甘草等。
临床加减:若胃脘灼痛,嘈杂泛酸者,可加左金丸;伴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纳差者,加陈皮、神曲、麦芽等。
(5)脾胃虚寒
主证:
胃脘痞满隐痛,餐后痛势加重,喜暖喜按;胃寒肢冷,食少纳呆,腹冷便溏。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沉细迟。
治则:温中补阳,活血化瘀。
方药
黄芪建中汤、良附丸加减:黄芪、桂枝、白芍、川芎、当归、良姜、香附、干姜、川椒、甘草。
临证加减:呕吐清水不止者加法夏、茯苓、陈皮;呃逆加丁香、柿蒂;纳呆食少者,加山楂、神曲;胃痛甚者,加失笑散;泄泻者,加参苓白术散。
(6)气滞血瘀
主证:
胃脘胀痛,牵引两胁,或串痛,或固定刺痛,夜间痛甚,情绪不良加重,反复发作;
时有嘈杂、嗳气,甚则呕血黑便。舌质暗红,脉弦涩。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
失笑散和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川芎、蒲黄、当归、白芍、陈皮、青皮、三七粉、甘草。
临证加减:气逆不畅者,加旋复花、代赭石、苏梗;黑便者,加大黄、仙鹤草、地榆炭、乌贼骨等。
(三)中成药治疗
1、气滞胃痛颗粒1包,每日3次,冲服。
2、枳术宽中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
3、茵连和胃颗粒1袋,每日3次,口服。
4、疏肝快胃丸20粒,每日2次,口服。
5、胃康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
6、阿拉坦五味丸1袋,每日2次,口服。
7、金明和胃胶囊3粒,每日2次,口服。
8、胃复春4片,每日3次,口服。
9、摩罗丹8丸,每日3次,口服。
五、慢性胃炎的调护
(一)有胃病的人哪些东西不宜吃?
1、粘的食物
2、辛辣刺激的食物
3、豆类和薯类
4、腌制食品
5、油炸食品
6、生冷食物
7、中医所说的“发物”不要吃!
常见的“发物”有这些:牛肉、羊肉、狗肉、鲤鱼、香椿、青豆、韭菜、芫荽等。
这些“发物”容易诱发胃病以及其他慢性病。
(二)有胃病的人适宜吃哪些东西?
胃病病人的人脾胃功能低下,适合松软容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三)有胃病的人生活上如何调理?
每日清晨一杯白开水对你的胃功能的恢复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杯水不但可以帮助你的身体将一夜代谢的垃圾排除体外还可以激活你的胃动力,让你的胃舒服的投入新一天的工作。
『有规律的饮食习惯』
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细嚼慢咽』
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充分嚼碎的食物在胃中更加容易被消化和吸收从而减少胃的负担。
『注意保暖』
胃脘部的保暖在日常注意事项中尤为重要。可以在胃脘部加穿背心或者自制的护胃等。
『戒烟、酒、咖啡、浓茶』
吸烟,喝酒,喝浓茶和咖啡都不利于胃病的恢复,它们都不同程度的对胃粘膜刺激和破坏,改变这些不良的习惯可以让胃病恢复的更快!
让你那疲乏的胃做做操
每日的清晨起床前、夜晚睡觉前以轻柔又不失力度的手法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揉护胃脘部各50次到次。
转诊信息提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