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8岁,剖腹产后20天,因“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入院前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明显,呈全腹胀痛,伴腹泻,每天解水样便4-5次,无粘液脓血便,伴恶心呕吐明显,每天4-5次,为胃内容物;无畏寒发热。
既往体健,20天前行“剖宫产术”,其余无特殊疾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隆起,可见剖宫产后疤痕,疤痕愈合可,脐周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04.01门诊血常规提示:WBC:16.4*10^0/L,CRP正常,胃镜:浅表性胃炎;肝胆胰脾B超:脾稍大,腹盆腔积液,右侧腹2.0cm,左侧腹2.7cm,盆腔4.6cm,阑尾显示,妇科B超:剖宫产术后,疤痕处回声欠均匀,宫腔积液,盆腔积液。
初步诊断:腹水-腹腔感染?、胃肠炎?剖宫产后
诊疗经过:入院后考虑存在腹腔感染,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同时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成肠道菌群等对症治疗,予完善相关检查。入院后予诊断性腹穿,腹水常规:有核细胞计数:*10^9/L,李凡他试验(-),多个核90%,嗜酸性粒细胞比例92%;腹水生化均正常;血常规:白细胞:12.9*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38.7%,嗜酸性粒细胞比例40.2%;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10项、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等均基本正常;自身抗体阴性;骨髓涂片:穿刺部位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偏高;全腹部CT增强:所见结肠及部分小肠壁增厚水肿,腹盆腔大量积液,肠系膜及大网膜浑浊;肠镜:结肠炎症,直肠息肉;病理:横结肠粘膜慢性炎,炎症程度(+),乙状结肠粘膜慢性炎症,炎症程度(+),直肠病变符合炎性息肉。
结合患者各项辅助检查及症状,最终临床诊断: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患者腹水消退,症状缓解出院。
讨论: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E)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于胃肠道的慢性炎性疾病,是一类少见、诊断较困难的疾病;临床症状根据累及部位和层次不同而呈现多样化,但腹痛仍然是3种亚型中最常见的症状。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黏膜可表现为腹泻、呕吐、消瘦,较重者可出现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等症状。当Eos浸润肌层可出现肠梗阻,而Eos累及十二指肠肌层时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功能异常,进而可造成胰腺炎及胆道梗阻。而Eos浸润肠壁浆膜层的患者常以腹胀为主要表现,严重的浆膜层患者可出现肠套叠等急腹症。目前对EGE的临床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但在国内外研究中多采用Talley诊断标准,需要3个要素:①存在消化系统症状;②组织学证据表明Eos浸润于一处或多处胃肠道组织;③除外其他可以导致组织及血液Eos增多的疾病。可引起Eos增高的疾病较多,主要包括:①寄生虫感染;②炎症性肠病;③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④特发性高嗜酸粒细胞血症;⑤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⑥药物:硫唑嘌呤、依那普利、利福平、干扰素-α、他克莫司、金制剂等。
EGE治疗可分为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及其他治疗。内科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饮食治疗。虽然有30%~40%的患者可以自发性的缓解,但大多数的患者仍需要持续的治疗。对于药物治疗,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案被提出,其中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最为常用。目前EGE的首要治疗目标为短期内临床症状的改缓解,而组织学上的完全缓解,通常迟于症状上的改善,并因患者个体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临床症状的缓解并不意味着组织学完全改善。基于此,对EGE患者的长期随访及病情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