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县一肉鸡场雏鸡发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判断为传染性腺胃肌胃炎混合感染肠毒血症。通过药物治疗,环境控制,加强营养控制了病情。
发病情况
滦南县安各庄镇一肉鸡养殖场,全封闭鸡舍,远离居民区,采用全进全出网上饲养。6月初,该鸡场引进鸡苗只,在15日龄时鸡突然发病,开始出现饲料样粪便(黄色粪便),鸡只大小参差不齐,减料明显,3、4天后出现扎堆,被毛不齐,严重的食欲废绝,停止饮水。
临床症状
发病前无明显征兆,15日龄突然发病,出现饲料色大便,鸡只大小不齐,减料,3、4天后出现扎堆,被毛不齐,严重者食欲废绝,停止饮水。个别鸡拉红褐色粪便,严重的死亡。
剖检变化
经剖检病死鸡10余只,其病理变化为腺胃肿胀,腺胃肌胃比例失调。外观呈乒乓球状,剪开后自动外翻,腺胃乳头水肿、扁平,有的消失,有的乳头周边有出血,指压有暗灰色液体流出。肌胃角质膜增厚,外观呈干豆腐样,糜烂区有黄色突出的溃疡灶,角质层有裂缝。剥离角质层后肌肉壁上有出血。肠道粗细不均,有的鸡表现为小肠卡他性炎症,中后段肠壁菲薄、出血、瘀血、肠黏膜脱落。肠道内有大量的黄褐色坏死伪膜附着,剥离后可见到肠壁的鲜红色溃疡面。另外肠内还有大量的红褐色、黑色的含有血液的内容物,呈“西红柿样”。严重的死亡鸡肠道呈片状,肠壁中空,无内容物。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精神沉郁,饮食欲减退,被毛不齐,拉料粪,排红褐色粘稠的稀便;及肌胃腺胃及肠道的病理变化:肌胃腺胃比例失调,腺胃乳头水肿,肌胃角质膜增厚、糜烂、有黄色溃疡灶等,小肠卡他,肠黏膜脱落,内有“西红柿样”的内容物,肠壁变的菲薄等,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腺胃肌胃炎并混合感染肠毒血症。
治疗
1、降低密度,加大通风,聚维酮碘1∶倍带鸡消毒。
2、采用中药提取物东方肠康进行治疗,拌料:每吨饲料添加本品g,为确保充分混匀,可先用少量日粮与本品充分混匀,再按比例均匀混至规定用量。饮水:每g本品泡水(水温不能超过40℃)-1kg。搅匀后静置半小时,取上层液体直接饮水。沉淀物(载体)拌料,勿将沉淀加入饮水器中,以免堵塞。
3、加强营养,使用品质较好的饲料并使用脱霉产品东方霉菌清,停药后饮水加东方禽肽乐预防提高抗病力,预防复发。通过以上治疗措施,2天后鸡群病情明显好转,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只有少数病重鸡死亡。
分析
腺肌胃炎及肠毒血症都是几年来在肉鸡上常见的疾病,这两种病致病原因均较为复杂,且与环境因素、饲料品质、饲养管理不当,鸡群抵抗力下降有密切关联。
肉鸡腺肌胃炎应以预防为主。改善环境条件,保温的同时注意通风,早期湿度不要太大。料盘、水盘的定期清理、消毒。不使用霉变饲料,当饲料质量不是很好时添加脱霉剂类产品预防。在发生肌胃炎、腺胃炎时,东方霉菌清除了吸附霉菌毒素、杀灭霉菌外,同时修复胃肠道,恢复消化道机能,保证良好的消化吸收。对有发病史的鸡场,从进雏第二天开始用东方肠康预防。无发病史鸡场,自雏鸡7日龄新城疫首免后,在第8、9、10天连续三天给予药物预防。
肠毒血症多与腺胃肌胃炎及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预防治疗需兼顾用药。从抗菌、抗厌氧菌、抗球虫、以及纠正电解质的平衡和修复受损的黏膜来进行综合治疗。其中广谱抗菌的药物可以杀灭肠道内的有害病菌,防止继发感染;黏膜修复剂可以修复被损害的肠黏膜,改善消化机能,防止有害物质侵害畅黏膜;抗球虫药物,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球虫病,以防避免球虫病对肠黏膜造成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