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是夏季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急性起病、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在儿童的发病率中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典型的症状是上吐下泻,但是也有时单纯以呕吐或腹泻为主,通常还会合并发热、腹胀等症状。

由于宝宝小儿机体发育不成熟和小儿机体防御功能差所导致。消化系统:胃酸分泌少、消化酶的活性低,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功能较差。血液中和胃肠道的免疫球蛋白,正常肠道菌群不完善,对外界病原菌抵抗力差。正是由于机体不成熟,营养物质相对多,摄食多易胀食,因此宝宝比大人更容易发生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主要分为细菌性肠胃炎和病毒性肠胃炎

1、细菌性胃肠炎:主要以沙门氏菌感染为主,此种细菌多在夏季盛行。沙门氏菌感染中又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婴儿沙门氏菌在婴儿中最为常见。此病起病急,呕吐、腹泻、腹痛的同时常伴有发热症状,腹泻次数大约在一日6次以上,粪便性状可为稀便、黏液便或者是脓血便。不仅如此患儿还常常伴有脱水、酸中毒的情况。2、病毒性胃肠炎:主要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常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一般病程为7-10日,常出现发热、腹泻的症状,腹泻次数多在6次以上,并常伴有呕吐情况,呕吐常发生在发病的1-2天,之后才会出现腹泻症状,同样的呕吐、腹泻次数多了也容易引起脱水。感染轮状病毒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全身性感染,侵犯多个脏器,严重时会引起暴发性心肌炎。而对于小儿急性胃肠炎需要注意严重的腹泻或呕吐、粪便中有血丝及粘液、持续的腹痛、持续高热不退、活动力差、意识不清、肠梗阻、肠穿孔、败血症等严重的危险讯号。

小儿急性胃肠炎引起的原因主要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两方面

1、感染性因素:主要是肠道内感染细菌和病毒造成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或者是上呼吸的炎症、肺炎、中耳炎等胃肠道以外的疾病,可以由于发烧和细菌毒素的吸收而使消化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诱发胃肠炎症状。2、非感染因素:主要由气候的变化以及不合理的喂养造成。对于气候而言过冷会促使肠蠕动增加,过热会促使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减少,两种情况均会诱发急性胃肠炎;另外对于不合理喂养而言,婴幼儿吃的过多、过少或过早、过多的添加辅食以及突然改变食物、突然断奶等情况,均会在某种程度上诱发腹泻。小儿急性肠胃炎时,肠道非常脆弱,所以在饮食上就要特别注意。1、不能吃虾等海产品类,以免出现肠道过敏的情况;2、不能吃热性的水果,比如菠萝、榴莲等,但是可以吃苹果、梨子;3、尽量吃面条,和瘦肉粥这类比较好消化的食物;4、适当的补充身体的盐分,但是不能过多;5、腹泻情况比较严重的患儿最好不要吃容易上火,和高蛋白的食物;6、急性肠炎的患儿最好不要吃生冷、刺激、辛辣的食物。

如何预防小儿急性肠炎?

1、注意婴幼儿的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大人在接触婴幼儿之前也要保证双手清洁;2、注意家里的卫生,不要有虫子;3、婴幼儿的餐具要消毒才能使用;4、不要让婴幼儿接触携带病菌的患人,也不能接触他的物品等东西。肠胃问题对婴幼儿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会影响到婴幼儿的饮食等问题。所以,如果妈妈们发现婴幼儿有肠炎的时候,一定要赶快给婴幼儿看病,配合治疗,这样婴幼儿才能更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