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能否服用复方斑蝥酊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6455.html

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在过去的10年间新发病数和死亡数均翻了一番,且还在以年均4%-5%的速度递增。

中国总人口只占全球总人数的17%,但是直肠癌患者在全球的占比却达到了31%!更有科学家预测说,在未来10年里,肠癌的发病率可能超过肺癌及胃癌,成为癌症榜首。

结直肠癌可防可治,为什么发生率只增不减?又为什么有这么多病患在中国?

01

结直肠癌的四大“元凶”

元凶一:

“三高一少”的饮食

经常性的大鱼大肉,这种“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特点,恰恰就是直肠癌的致病因素之一。

过多摄入肉类饮食,会刺激胆汁大量分泌,从而刺激到肠道黏膜;再加上,动物蛋白质摄入太多后,会使粪便中的致癌物质甲基胆蒽增加,从而增加直肠癌风险。

另外,饮食中的纤维素少了,肠道蠕动就会随之减慢,进而会导致肠道内容物的传递和排出减慢,一些有害物、致癌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增加,就更容易刺激到肠粘膜,升高致癌风险。

元凶二:

抽烟、喝酒的习惯

统计学研究发现,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要高1.27倍。而且随着吸烟年龄和吸烟支数的增加,风险会越来越高。

烟草燃烧产生的致癌物质,比如多环芳烃等,会损伤结肠上皮细胞DNA,形成DNA加合物,影响染色体的稳定性,从而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而酒精进入人体后分解成的乙醛,也可以直接损伤我们的DNA链、诱导基因突变,从而诱发癌症。研究显示,酒精摄入量大于45g/d,大肠癌的患病风险增加1.5倍。

元凶三:

久坐不动的生活

久坐的人,肠道、胃部蠕动减弱减慢,代谢废物、有害成分等易在结肠内滞留,刺激肠黏膜;而且久坐还会使得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结肠癌风险就更高了。

元凶四:

四面八方的压力

长期精神压力会通过大脑皮层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而引起肠道粘膜血管收缩,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肠炎和溃疡的发生。

持续高压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促使大量自由基生成,从而使得细胞更容易癌变。

02

拖出来的“不治之症”

肠癌的发生过程一般是: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需要10-15年的时间。

早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转移性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4%!但可惜的是,在我国,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

这主要与老百姓缺乏早筛意识有关——调研数据显示,97%的结直肠癌患者患病前未做过肠镜筛查。许多患者往往等到身体医院检查,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从而导致“一发现就是晚期”的悲剧。

一般建议40岁之前一定要做次肠镜检查。如果是高危人群,则应该更早去做,例如:

①直系亲属中有患结直肠癌的;

②有过肠道腺瘤、癌症史的患者;

③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④曾经切除胆囊的患者;

⑤有过盆腔放疗史的患者;

⑥长期精神抑郁、长期熬夜、喜欢高脂高蛋白饮食的人群。

03

肠癌的三大预防战略

想要预防肠癌的发生,调整饮食结构、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是基础,此外,还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护肠胃、防癌变:

NO.1

揉腹操,促蠕动

揉腹操可以帮助消化、改善便秘。

具体的动作是:右手放到肚脐眼上,左手放到右手手背上,顺时针揉30到50下,然后反过来,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是顺时针揉30到50下。早晨空腹揉腹效果更好。

NO.2

补充益生菌,改善肠道环境

肠道菌群失衡,即有害菌占上风时,不仅会损伤肠黏膜细胞;还可以激活一些还原酶,促进致癌物的产生,甚至导致慢性炎症……这些都会诱发肠癌。

日常饮食可以加入酸奶、奶酪、泡菜、豆豉等有益生菌的食物,平衡肠道菌群。对于平时易便秘、腹泻等肠道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补充剂。

NO.3

按三穴,扶正气、防息肉

肠癌几乎90%以上都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因而预防息肉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肠癌。

从中医的角度看,肠息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脾虚,所以扶正祛邪,健脾助运能预防肠息肉。

养生专家推荐了扶正三穴:

屈肘后,肘横纹内侧顶点到肱骨外上髁中点,即曲池穴。

小腿外侧,外膝眼往下三寸即四横指,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为足三里穴。

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即四指的距离即三阴交穴。

自己在家可以用拇指指切的方法按揉或艾灸10分钟,就能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帮助健脾气、扶正气、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团队介绍

医院胃肠肛门病科(6病区)目前开放床位58张,共有医生12名,护士14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7名;博士1人,硕士10人。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多名医生曾赴英国、日本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国内外顶尖大型医疗机构研修。科室主要开展胃与结直肠肿瘤、便秘、盆底疾病与肛门病的外科治疗。常规开展胃与结直肠肿瘤手术、阑尾切除术、腹部疝、直肠前突修补术、直肠(内)脱垂手术、慢传输型便秘全/次全结肠切除、盆底重建术及痔病、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等常见肛门病的手术治疗。熟练掌握一系列微创技术,如腹腔镜技术、TEM(经肛门直肠、乙状结肠肿瘤切除)、肠镜下肿物切除、内痔套扎术、肛裂肉毒素注射、肛瘘保留括约肌手术等;科室诊疗理念:精准、规范、微创、快速康复。

胃肠肿瘤病种诊疗优势:科室严格按照美国NCCN恶性肿瘤诊疗指南,针对每一位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术后化疗、中医中药等疗法的综合应用,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积极开展腹腔镜技术,减少手术副损伤、加快术后康复;科学、积极地开展直肠癌低位、超低位保肛术,力求最大限度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目前科室年完成胃肠肿瘤手术约例。常年聘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肿瘤中心主任、胃肠肿瘤外科主任徐惠绵教授为科室特聘教授。

便秘与盆底疾病病种诊疗优势:目前我院具备便秘与盆底疾病的完整检查、评估体系,可针对便秘、排便困难、便失禁等相关疾病进行结肠传输试验、钡灌肠与排粪造影、盆底超声、直肠肛门测压、盆底肌电图、胃肠镜等检查,从而实现精准诊断,并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目前开展的电针、灸法、生物反馈治疗、骶神经与盆底磁刺激治疗联合科学的药物治疗用于功能性便秘与功能性排便障碍、大便失禁、盆底痛的治疗有效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室擅长便秘与盆底疾病的外科治疗,开展慢传输性便秘的全/次全结肠切除,直肠前突修补术、直肠内脱垂/松弛的手术治疗、盆底肿瘤与创伤修补手术治疗。

肛门病病种特色治疗:常规开展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肛乳头肥大/瘤等疾病的微创、无痛治疗;强调功能保护与恢复,并大力推行快速康复理念,缩短住院时间;肛门病外科治疗同时,将调节与之相关的异常排便习惯,如混合痔、肛裂病人的便秘与肛周脓肿、肛瘘的便不成形,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并减少远期复发。

学科带头人:赵虹,主任医师,胃肠肛门病科主任,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从事肿瘤外科治疗30余年,曾在上海第医院、中国医大一院肿瘤科、医院学习研修。年医院微创结直肠手术COE班学习。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皮埋化疗泵介入治疗转移性肝癌》,《经肛门括约肌入路直肠癌切除的保肛术式》、《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研究》均获得沈阳市职工技术创新三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年被沈阳市卫生局评为“优秀专家”。擅长结、直肠癌、胃癌的根治手术治疗及腹腔镜微创治疗,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息肉病的手术治疗、复发癌的再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拟定科学、系统、合理的综合治疗。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委员,第五届理事会理事,沈阳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沈阳医学会分会委员,辽宁省抗肿瘤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学科带头人:高宏建,主任医师,胃肠肛门病科副主任,年毕业于沈阳市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年取得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学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24年,年曾作为学医院,年至年曾先后两次前往南方医院研修胃肠肿瘤微创治疗,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现任辽宁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病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西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科带头人:张勇,副主任医师,胃肠肛门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从事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大便失禁、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盆底痛、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等疾病的临床诊疗与研究。是国内最早应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肌功能障碍引起的排便困难、大便失禁、直肠肛门痛的专科医生之一,曾赴英国、日本研究深造。擅长通过全面、精确的诊断明确顽固性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失禁原因,并作针对性治疗;在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松弛、肛门狭窄、复发性肛裂的微创治疗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肉毒素注射治疗重度盆底肌痉挛、耻骨直肠肌肥厚、肛门痉挛等疾病。在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过程中,注重心理干预与肠道微生态调节;在多个国家级学术组织任委员、理事等职。曾被授予沈阳市卫计委“十佳青年科主任”。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SCI收录2篇,参与著作2部、译著1部,承担市科技局、市卫计委科研课题2项。

文章内容大部分来源:BTV我是大医生官微。图/摄图网

编辑/赵胜男责编/刘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长按识别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