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医院肿瘤科病床上,对于自己接下来的一系列手术、放化疗阶段忧心忡忡,“我才40多岁,怎么就得了肠癌,还是晚期了?”
让王先生懊恼的是,仅仅半年前,他的体检状况一切正常,特别是几个肿瘤标志物没有一项异常,怎么只有半年时间,晚期肿瘤就找上门了?
王先生的悲剧并不是孤例,医院的体检中心以及肿瘤科,那些只看重肿瘤标志物而忽视相应影像检查的病人并不少见,当他们确诊癌症后,都会忍不住抱怨:为什么体检时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肿瘤是什么时候跑出来的?
1
肿瘤标志物的“障眼法”
让他没能早早发现肠癌
王先生是一家国企的中层领导,身材削瘦的他工作很忙,不过王先生很注重每天的饮食,工作再忙也要保证按时的一日三餐。
半年前,单位组织了体检,已经步入中年的王先生把每年的体检当做一次大考,而这次的考试成绩很不错,除了肺部有些结节需要进一步检查外,同龄人开始出现的毛病在他身上一点都没有。
这其中,就包括肿瘤标志物,王先生检测的肿瘤标志物共有5项,这些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这样的体检结果,让王先生放心了大半年,直到一个月前,王先生出现了频繁腹痛,以为是胃部毛病的他,吃了几天胃药都不见好,医院做检查。
直到做了肠镜后,医生才在王先生的肠子里发现了肿瘤,活检显示这已经是恶性肿瘤了。
“半年前体检完全没问题,怎么突然就有了肠癌?”看到结果的王先生傻了眼,再翻出体检报告仔细看了一遍,肿瘤标志物正常,指检也正常,肠癌到底是怎么来的?
医生仔细询问了王先生的病史,却忍不住摇起了头,“你太大意了,其实你的肠癌可以更早被发现的。”
原来王先生的父亲就是一位肠癌病人,翻出他的病理报告,发现两人的肿瘤细胞位置都出奇一致。
“王先生有肠癌家族史,体检时更应该 “重视每年的体检没有错,但也不能光看肿瘤指标,在我碰到的肿瘤患者中10个中差不多有3个肿瘤指标是正常的,你们的母亲就是那3个中的1个。2年前老太太第一次来做治疗时,全套15项肿瘤指标检查结果没一项异常。多数患者到了晚期基本上都会在肿瘤指标上有所表现,但你们的母亲如今已多处转移了,肿瘤指标依然是全部正常。”医生说。
3
从大数据看
肿瘤标志物和肿瘤确诊的关系
如果只看肿瘤标志物,能发现多少人体内的肿瘤情况?记者从4家医院的体检中心了解到这些数据:
首先来看人群中肿瘤标志物异常的数据,医生介绍,医院全年体检人次约十万人,其中查出肿瘤标志物超出正常值2倍以上的占6%以上。以10月为例,人次体检,人发现肿瘤指标异常升高。
那么,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和确诊肿瘤之间有什么关系?医院做了统计,今年1到10月体检人数人,每一个人的体检套餐中都有至少4项的肿瘤标志物检查,近7万人的体检中,有99人确诊出肿瘤,“而其中只有10人的肿瘤标志物显著升高。”医生说。
换句话说,另外的89人的肿瘤标志物没有出现重大异常,而他们分别是通过CT、B超、胃肠镜等影像学检测发现问题的。
看上去肿瘤标志物和检测出肿瘤之间的关系并不大,医院是怎么处理那些标志物异常数据的?医院的数据表明,年至今完成体检人,对于有指标异常的人团队中有专职人员根据危急程度在1—10天内电话回访,建议他们到相关专科进一步检查。今年体检人群中共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的有人次(注:一人几项高就算几次),目前已回访人次(注:视病情需要一人会多次回访),至今有人确诊肿瘤,其余都还在继续随访中。
4
光看肿瘤标志物不能确诊肿瘤
为什么还要检查
医院体检中心的统计,我们似乎得出了一个结论:肿瘤标志物和确诊肿瘤的关系并不密切。
可如果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进行这方面检查?
“肿瘤标志物异常不意味着得了癌症,得了癌症肿瘤标志物也不一定异常。”医生说。
医生强调,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确诊上只有参考意义,我们为什么还要在体检中做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因为在临床中,不同的标志物,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CEA(癌胚抗原)大约70%的直肠癌、55%的胰腺癌、50%的胃癌、45%的肺癌、40%的乳腺癌、40%的尿道癌、25%的卵巢癌、以及胆管细胞癌/甲状腺癌患者,都可出现CEA升高。
但是,一些急慢性炎症可能也会造成CEA升高,如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胃炎、肺部感染、糖尿病等,吸烟人士的CEF也会稍微升高。
医生提醒,非恶性肿瘤造成的CEA升高,一般不会太夸张。如果指标异常高,那还是要进一步筛查。
AFP(甲胎蛋白)AFP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出生2~3个月之后基本被白蛋白替代,所以在成人血清中含量很低。目前,AFP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除了肝癌,性腺来源的肿瘤,如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肿瘤、内胚窦瘤、胚胎细胞癌和多胚瘤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和一些未成熟畸胎瘤,也会造成AFP升高。
呼吸内科的一位患者,体检查出AFP飙升,但肝脏B超并没有发现异常。医院,医院确诊为生殖细胞肿瘤。
CA\NSE\SCC肺癌肿瘤指标CA主要用来检测肺癌,肺鳞癌中阳性率高达70%,肺腺癌阳性率60%,大细胞肺癌阳性率75%;NSE是小细胞肺癌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肿瘤标志物,小细胞肺癌中NSE阳性率91%;SCC用来检测鳞状细胞癌,常见于肺鳞癌、宫颈癌、食管鳞癌以及头颈部鳞癌中。
肺鳞癌,通常CA和SCC升高;肺腺癌CA和CEA升高;小细胞癌,NSE显著升高。
CA/CA消化道肿瘤指标CA常在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肺癌和胃癌中显著升高。当CA1000U/mL时,常常合并腹膜转移。CA在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等肿瘤中升高。
在消化道肿瘤确诊和随访中,常常会同时检测CA\CA\CEA,医生由此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女性肿瘤标志物CA存在于卵巢组织,上皮性卵巢癌会导致它明显升高,阳性率约为70%以上。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肺癌、结肠直肠癌、其他妇科肿瘤中,CA也会不同程度升高。
医生强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等良性的妇科疾病,也会造成CA升高。
CA升高常见于乳腺癌,早期乳腺癌阳性率60%,晚期乳腺癌阳性率80%。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常被作为怀孕、怀孕相关失调症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检测标志物,。现研究发现,在一些非滋养层恶性肿瘤中也常见β-HCG升高,如卵巢癌、膀胱癌、结肠癌等。
PSA男性肿瘤标志物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只存在于人前列腺腺泡及导管上皮细胞胞浆中,虽然它是检测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但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也会出现PSA升高。
临床上,通常还要检测游离PSA,前列腺癌患者游离PSA/总PSA的比值,通常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医生说,该院的体检套餐全部含有肿瘤指标的相关检查,一般单位团体的套餐中包含肿瘤五项(AFP、CEA、CA19-9、女CA/男PSA、女CA15-3/男CA),个人体检套餐肿瘤指标则从十项起步(AFP、CEA、CA19-9、CA、EB病毒抗体、细胞角蛋白19片段、胃泌素释放肽前体、NSE、女CA15-3/男PSA、Fer),如有家族史等高风险人群可针对性再增加。
5我们该怎么对待
体检中的肿瘤标志物?
既然个例和数据都显示了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检测的关系不大,那我们该以什么态度对待体检中的中路标志物?
如今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大家在体检中也更重视肿瘤的相关检查,但不能把目光只盯在肿瘤指标,这只是辅助诊断的方法之一,而是应结合B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来综合评估才更科学。
医生说:“有些人因为肿瘤指标一点升高而乱了方寸,睡不着急,焦虑过度;而有些人不当回事,忌疾讳医,没按要求就诊。这两种态度都不正确。对于肿瘤指标,我们的原则是:个别肿瘤指标略微升高,不一定得了肿瘤。应该正视、重视、理性对待,有时炎症也会导致升高,所以过半月左右复查并动态观察,结合其他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对于肿瘤指标二倍以上增高、进行性升高、几个指向同系统的指标同时升高,或者有肿瘤家族史、有肿瘤高危因素者,这几种情况临床意义都比较大。”
6肿瘤医生是怎么做防癌体检的?
今年,医院多名员工已完成了体检。那么,他们的体检套餐有什么不一样吗,对普通人是否有参考意义?
比如在员工体检在基础套餐外,增加了一些防癌检查项目,价格在两三千上下,包括甲状腺B超、乳腺B超或钼靶、胸部低剂量螺旋CT、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抽血检测,以及今年新增加的HPV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TCT(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项目。在体检套餐之外,许多员工额外每年还会做胃镜、肠镜的筛查。
在医生主任看来,在防癌体检的项目中,相比肿瘤标志物,影像学和内镜的检查更具有参考意义,最好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防癌体检呢?
医生说,防癌体检的目的是筛查常见肿瘤,比如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具体选择什么的项目,要根据不同人群、年龄、性别、家族史进行个性化选择。
比如45岁以上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婚后或有性行为史的女性,建议HPV和TCT检查,若结果皆为阴性,每隔5年再复查,超过35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做次乳腺B超和钼靶,如果有乙肝史,建议每隔半年进行肝脏B超和AFP的检查,50以上的人群最好也进行胃肠镜检查。
来源:钱江晚报(ID:qianjiangwanbao),记者:张苗、何丽娜、张冰清、郑琪,通讯员:宋黎胜、鲁青、王屹峰、张颖颖、沈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3岁女孩被确诊患乳腺癌,而且已经转移!太可怕了……
医院血液科成功应用新法治疗淋巴瘤,医院第一例!
22岁姑娘患上艾滋!崩溃中她写下遗书……
九旬老太染上艾滋病,最容易感染艾滋病的群体,竟然是……
妹妹患癌,两个亲姐姐一查,竟都长了肿瘤!女生照镜子别忽视这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