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第5届拜耳肿瘤高峰论坛于年7月28日在天府之国成都拉开帷幕,全国多位专家参加会议。大会设置了多场分论坛会议,其中结直肠癌分论坛医院秦叔逵教授、医院李进教医院沈琳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全国多位结直肠癌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庆祝瑞戈非尼中国上市一周年,从结直肠癌治疗进展、诊疗指南、临床实践等多个方面探讨结直肠癌管理与治疗选择,现场学术气氛浓厚、交流热烈。现整理会议内容如下。
主席致辞“李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过去几年通过结直肠癌领域专家通力合作,逐步为结直肠癌一线到三线治疗确立了标准方案,其中在28家中心共同努力下瑞戈非尼多中心前瞻性大型临床试验CONCUR研究获得了成功。过去几年虽然已有几项药物完成临床研究,不过目前临床实践中三线标准治疗仍仅有瑞戈非尼和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并且在REVERCE研究中,序贯用药策略优先使用瑞戈非尼将的患者获得了更长中位生存时间,这些也为结直肠癌全程诊疗策略引发了更多思考。期待今后将有更多的研究与探索,为结直肠癌带来新的希望。
沈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瑞戈非尼中国上市一周年的时间里,通过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同时,也特别希望今后结直肠癌领域中,通过学者今后的不断努力,有更多药物研发及循证研究诞生,从而带领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从研究看临床:年新“瑞”进展“医院李健教授在报告中梳理了瑞戈非尼相关研究,并对预测临床疗效的各项指标加以总结。mCRC领域已有多项III期临床研究与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证实瑞戈非尼治疗的良好疗效。其中CORRECT研究显示,无论KRAS是野生型还是突变型,瑞戈非尼治疗均有总生存期(OS)获益。CONCUR研究显示中国人群能从瑞戈非尼治疗中获益更多,且既往未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获益更大,单药三线中位生存长达9.7个月,死亡风险下降69%。相信通过国家医保目录谈判与更新,将有越来越多中国患者能够接受靶向药物的治疗。瑞戈非尼常见不良反应(AE)主要是手足皮肤反应、疲乏、高血压、腹泻等,但AE通常发生在治疗第一周期,且一般可逆可耐受。上市后真实世界数据显示,瑞戈非尼治疗后的生存获益与III期研究结果一致,且生存时间不断提高。依据临床特征评估的生存获益优势人群,包括既往未接受靶向治疗、体力状况评分低、肿瘤负荷低、肿瘤生物学行为良好等。
瑞戈非尼开启了小分子靶向治疗新时代,为中国mCRC患者带来了新希望。REVERCE研究显示瑞戈非尼-西妥昔单抗(R-C)方案优于西妥昔单抗-瑞戈非尼(C-R)方案,其中先用瑞戈非尼较少引起突变事件发生,未影响后续抗EGFR单抗疗效。综上,抗血管生成与抗EGFR单抗合理布局需多因素考量。
从ASCO最新进展来看,血清CA19-9、Ang-2、基线细胞游离cfDNA、早期(14天)ctDNA变化及影像学变化等可能预测瑞戈非尼疗效,更加敏感的疗效预测因子仍需进一步探寻。
”从指南看实践:中国mCRC全程管理新模式“浙江大医院袁瑛教授表示,近年来已经看到了多学科协作(MDT)在mCRC患者诊疗中发挥的作用,10%~15%患者可以达到R0切除、无瘤状态(NED)或治愈,但仍有绝大部分患者只能够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与带瘤生存的水平。
对于这部分不可切除的mCRC患者,整体治疗策略应采用充分运用+合理布局有效药物的原则。一线治疗选择当中,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指南提出一线治疗决策制定的驱动因素包括患者特征、肿瘤特征以及治疗特征,应根据不同RAS基因状态、根据肿瘤位置在左半结肠还是右半结肠决定靶向药物选择。二线治疗选择中,可考虑抗血管生成治疗跨线/二线应用。在三线治疗中,瑞戈非尼是肠癌领域首个口服多激酶抑制剂,CORRECT研究、CONCUR研究均证实能够延长患者生存;瑞戈非尼三线标准治疗已经得到国内外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指南的一致推荐,开启了小分子靶向治疗的新篇章。三线治疗中,免疫联合其他方案的临床研究也在陆续开展,但需筛查dMMR/MSI-H患者。
全程管理的理念已经在ESMO指南、NCCN指南与CSCO指南当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今后面对患者应更加重视全程管理理念的应用,为患者带来治疗疗效与生活质量的改善。
”从个体实践看mCRC整体诊疗新思路与新发现“医院王彩霞教授与西安医院孔莺副教授分别在报告中分享了一例mCRC全程诊疗病例,体现结直肠癌三线治疗的重要性和与时俱进的结直肠癌诊疗新思路。在具体的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治疗目标、分子分型和肿瘤部位等因素,通过循证医学证据指导进行治疗决策,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
在会议主题讨论当中,由医院刘天舒教授与医院梁后杰教授分别主持,邀请多位与会专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围绕药物治疗顺序、结直肠癌全程管理、治疗过程中患者肿瘤变化情况探索、药物可及性等话题发表了各自看法和体会,希望能够为患者找到最佳治疗策略不断做出努力。
”主席总结“秦叔逵教授在总结中表示,结直肠癌是全球高发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上升,亟需引起高度重视。结直肠癌通过既往积累的大量循证证据与诊疗经验,药物治疗中多项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近年免疫治疗也开始探索,均使得患者生存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今后应继续探索免疫治疗的使用策略;结合肠癌分子分型情况,开发、引入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对现有药物进一步深度挖掘,瑞戈非尼已是当前mCRC患者标准三线治疗,临床实践中药物使用经验仍需进一步摸索。本次会议学术内容充实,各位报告专家、研讨专家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与交流,期待结直肠癌领域更多的进展出现,为患者带来获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