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大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肠道是人体摄入食物分解的主要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及不良习惯的影响,肠道渐渐"遍体鳞伤"。
肠道早期病变时,会出现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很容易误认为痔疮、肠炎等疾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32的王先生是一名高管,因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前段时间他经常便秘,而且胃也不舒服,他以为只是劳累过度、生活不规律导致的,所以也没当回事。
但是最近一直出现低烧、腹痛的情况,是医院检查,没想到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王先生的左侧结肠处有一肿块,肠镜检查后确诊为左侧结肠癌。
为什么年纪轻轻的他,却会招惹肠癌上身呢?
医生了解王先生的日常习惯后指出,他的2个饮食习惯是主要因素。
因素1:吃肉太多
肉类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蛋白质,是我们获取能量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王先生就是典型的"肉食主义者",无肉不欢。而且应酬客户也是家常便饭,饮食较油腻,导致肠道消化负担过重。
俗话说:"穷时伤胃,富时伤肠道"。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导致膳食纤维摄入太少,肠道蠕动缓慢,延长了毒素在肠道内堆积的时间,诱发肠癌上身。
因素2:三餐不规律
调查显示,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是导致白领们肠道系统紊乱的"元凶"。
王先生经常出差,三餐很难规律食用。再加上常加班,夜宵也不断,导致肠道菌群环境失衡,肠道粘膜受损严重。食物摄入后,无法被及时分解,代谢出体外,增加了恶性肿瘤来袭的机会。
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促进肠道垃圾的蠕动。
但是现在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便捷,随之而来的就是运动量变少,久坐不动更是成为普遍现象。
但是运动量太少,会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毒素堆积刺激肠粘膜,增加癌变的可能。
最好选择一项自己能坚持下来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泳等,每天能运动至少30分钟,每周进行3到5次,让身体能更好的活动起来,还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猜你还想看:
猪身上的这个部位,是癌细胞最多的地方,医生:好多癌症都源于它
肠道有癌,排便先知,上厕所若有这3个特征,肠癌可能已经到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