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家族”中,结直肠癌是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很快的癌症。据报道,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在45岁左右,与欧美国家相比年轻15岁。
过去10年,结直肠癌发病率翻了一倍。
我们离癌症的距离很远吗?不一定。
前不久,钱江晚报(id:qianjiangwanbao)曾报道了这样的一个案例,值得为所有人敲响警钟……
爱吃夜宵、烧烤
年纪轻轻查出直肠癌
小胡今年才30岁,在杭州教书,却在两年前被查出直肠癌。“一开始真的接受不了,当时也不了解这个病,非常崩溃,感觉自己这么年轻,怎么会生这么重的毛病,大脑里全是问号。”
据钱江晚报报道,小陈自述,直肠癌的“信号”是从排便开始。年下半年,小胡排便时大便变细、变粘,上完厕所有时冲也冲不掉,到后来还有了黑便。他本来还想扛一扛,但随后而来的一系列症状,打乱了他的正常生活。
“坐不久,感觉肠子堵牢了,坐在椅子上很难受。睡不好,要经常上厕所,一个晚上最多跑过10次厕所。老婆更加辛苦,我们俩一起出去逛街,她得一直等我,我每隔半个小时就要上厕所,大便老是拉不尽。”
他还那么年轻,
患癌的为什么是他?
△网络配图(via:rf)
在遗传方面,自己没有家族史,家里三个兄弟没有人有类似情况,爷爷奶奶也都活到八九十岁。
在他看来,主要问题还是在生活习惯和饮食上。
小胡说,年大学毕业之后,他一天吃4顿,养成吃夜宵的习惯,一周7天吃6次夜宵,凌晨十一二点吃完然后睡觉。
尤其爱吃烧烤和啤酒,一个人最多能喝到二十多瓶,少的时候也八九瓶,这样的习惯维持了2年左右。“我1米78,以前体型偏瘦,但吃夜宵之后变胖了,体重也到了斤。”
约90%以上的大肠癌是息肉演变
肠癌患者饮食习惯有共性
肠癌如何做到早发现呢?
01
警惕肠道息肉
肠癌,多是从肠道息肉变来的。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胡兵教授曾在此前的“名医大讲堂”上介绍过,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前两种相对安全,“肿瘤性息肉一定要切除,否则把它养成癌就晚了。”
对策:
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定期做肠镜筛查。
实际上,肠癌如果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效果非常好。值得注意的是,其早期症状易与痔疮、结肠炎、肠息肉等混淆。
02
有家族史的人群要警惕
大肠癌发病存在遗传背景,若是有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做好筛查。
大肠癌的筛查方式包括大便隐血试验、乙结肠镜、纤维结肠镜、CT-MRI模拟肠镜、粪便DNA检测等。
01
饮食油腻的人要注意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提前,这和大家大鱼大肉吃太多,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
对策:
减少摄入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减少食用精粮,减少腌制、烟熏类食物,控制烟酒,控制体重。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食用粗粮。据健康时报推荐,在日常饮食中每增加10克纤维,就能使结肠癌风险下降10%。
结直肠癌属于一种消化道癌症,消化道癌症有一个特点是早期没有症状。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会出现患者排便次数发生变化,大便变细,便中带血的情况。
特别是那种暗红色或鲜红色的血液与大便相混合,或包裹于大便表面,便中带有黏液,有排便不尽感或有与排便相关的腹痛等。
如果有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或者出现贫血,那也应该警惕,是不是消化道出现了问题,医院排查。
最好的预防手段是肠镜检查
胃肠镜有着消化道早癌的“排雷兵”之称。对于常规体检无法检查出的结直肠癌来说,肠镜检查可让它无处遁形。
胃肠镜是什么?
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胡兵教授介绍,胃肠镜是一根很细的管子,前端有摄像头,能够放大40倍、倍甚至倍,通过这个摄像头可以将消化道看得一清二楚。
目前内镜技术已经“进化”成内科与外科交叉,就像外科的刀一样,配置有治疗设备,检查中确认为癌前病变,可以完全切除。
在体验上,胃肠镜检查过程中都要配合麻醉给药,检查过程中是没感觉的,不用担心身体不适。
最后,小康妹儿提醒您:
早癌九成可以治疗,晚癌九死一生,预防大于治疗!
#互动#
你有癌症家族史吗?
你最怕的是什么癌?
欢迎留言交流
编辑:乐康;新闻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