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其实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大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由于很少引起症状,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是在肠镜检查时发现的;目前的其他检查手段不能发现它。
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
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腺瘤性息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80-95%的结直肠癌是腺瘤性息肉演化而来。
由于息肉有癌变可能,一般建议一旦发现肠息肉,都要切除并作病检,遵医嘱进行复查。
为什么切除了还会再长出来?对于肠息肉来说,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很容易复发,而且复发时发生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
一个对近万名大肠息肉患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大约有50%的大肠息肉患者在术后4年内出现了息肉复发。
肠道腺瘤性息肉复发过程很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可以这么理解:肠息肉切除后,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没有改变,这片“土壤”还是容易滋生息肉的。
肠镜下切除后的息肉的残端可能会复发再长出息肉,局部复发率达10%~35%!
为期两年的一项监测发现:
65%~75%息肉切除后又有了新生或复发的息肉。
术后第一年再发生息肉的危险性是正常同龄人的16倍,直到4-6年后才与一般人群相似;
复发瘤切除后,再次复发者仍占1/3,尤其是直径大于2cm息肉的复发率更高。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上次肠镜可能有漏网之鱼。由于肠道准备不好、医生经验、大肠的特殊构造等,很容易漏诊。
虽然息肉的癌变过程是5-15年,也可能很快公认息肉的癌变模式是如下图: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遵循这个规律,有的人,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腺瘤的生长速度会很快;
肥胖者、爱吃烧烤、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者、久坐又不爱运动者...其生长和癌变的速度会增加。
所以,及时切掉了,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定期复查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肠息肉切除后多长时间复查?因为大肠息肉术后容易复发,所以应定期行肠镜+病理复查。复查的频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
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建议在1~3年内;
对有下列情况时建议短期在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
(1)肠道准备欠佳,影响检查视野者;
(2)因各种原因上次未能完成全结肠检查者;
(3)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者;
(5)大于1cm的广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者;
(6)大于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
(7)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不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者。
同时,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病人,也应该加大复查频度。
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