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主要表现轻微的一过性拉稀,粪便呈草黄色或绿色稀粥状,食欲减少,不愿活动,一般3~7天恢复,体温正常,很少死亡一般不引起流产哺乳母猪有的表现泌乳不足或缺乳
2 临床症状
自2009年10月份至2012年5月份,通过对27个规模化养猪场2042个样本(其中棉签927个,仔猪1115头),经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以及山东、河北、南京、天津等有关实验室的检测,主要病原为:①猪流行性腹泻病毒76.8%,②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13.4%,③大肠杆菌38.7%,④轮状病毒(健康猪、发病猪均带毒),⑤9个猪场确定饲料质量有问题,占猪场数的30%多数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或交替发生只检出“流行性腹泻病毒”病原的只有3个场
自2009年10月份以来,我国从南急性胃肠炎用什么药至北,不分规模大小,大部分养猪场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初生至7日龄哺乳仔猪为主的猪腹泻病,发病之普遍,病死率之高,实属罕见,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损失笔者自2009年10日至2012年5月,先后对4个省27个养猪企业(场)的发病情况随机进行了调查和处置,现将所掌握的发病情况、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做一总结,与同行交流由于水平所限,各场实际情况差异,难免有不妥之处,仅供参考
(2)细菌病主要是大肠杆菌病(黄、白痢)
3 实验室诊断结果
哺乳仔猪在出生后最早8小时开始,突然呕吐,继而拉黄色水样稀粪,有腹疼表现,病猪迅速脱水消瘦,衰竭而死3日龄以内哺乳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几乎100%,5~7日龄以后发病猪死亡率在30%~70%随着日龄的增加而死亡率下降
(审核编辑:猪猪侠)
4 发病原因
(1)母猪和肥育猪只急慢性胃肠炎的症状临床表现症状轻微一般是肥育猪先发病,但发病率很低,有的零星发病,有的是部分发病,不像以前暴发;母猪临床发病率很低或根本不发病,而初生仔猪发病严重但在所调查的发病场发现,哺乳仔猪发生“猪流行性腹泻”前几周或几天,母猪或肥育猪群的猪只,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腹泻母猪和哺乳仔猪同时发病的很少
(3)有的猪场建筑结构不合理、设备简陋,闷热潮湿或寒冷潮湿,通风状况不好,空气质量恶劣
(5)因饲料质量和营养问题引起发病如有5家饲料发霉变质,其中2家“脱霉素”添加至5~10千克/吨,产后母猪无乳,引起哺乳仔猪拉稀;还有3家因母猪饲料配合不合理,能量和蛋白质过高、粗纤维过低,引起哺乳仔猪营养性拉稀;还有1家是改用全小麦饲粮,由于母猪饲粮配方设计急性胃肠炎吃什么好不当而引起哺乳仔猪拉稀
(1)病毒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主,“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伪狂犬病病毒”、“蓝耳病病毒”等也存在
(2)哺乳仔猪发病率、病死率高初生至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几乎100%,病死率也在70%~100%大部分发病仔猪整齐度、初生重都很好出生7天以上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一般在30%~70%,呈现随发病日龄的增大而病死率下降,有明显的日龄抵抗现象
根据临床表现形式的改变、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结合实验室鉴定结果分析,对引起当前腹泻病的主要原因归结如下
1 临床表现形式
(4)管理模式不合理如不能真正做到全进全出、防止交叉感染:防疫不严,饲养员每天各栋蹿,虽然有消毒盆,但用具器械、鞋子、衣服、手臂等都不能有效消毒;售猪时饲养人员接食物中毒 胃肠炎触拉猪车而将疫病带入场内
(6)“发酵床”猪舍养猪,一旦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将无法防控最典型的1个场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2年的时间平均每3个月左右发病1次,发病后就“返饲”该场母猪舍也为“发酵床”,开始是临产母猪先发病,将病原带入产房、污染环境而引起哺乳仔猪发病经检测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虽然返饲也不能控制发病,因环境被病毒污染而连续不断发病无耐,后来被迫将母猪含改造为堆体限位栏,同时加强防疫卫生和消毒,综合控制,而停止发病2012年再未发病
近来猪腹泻的临床表现和以前有所不同,具体有以下3个特点
保育猪和肥育猪与母猪表现相似
(3)季节性发病规律发生了改变以前所谓的“猪流行性腹泻”或“猪传染性胃肠炎”都是当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慢性胃肠炎偏方暴发,多呈一过性地方性流行更有甚者,有的场阶段性反复发病,呈规律性发病,每隔3~4个月就流行1次
专治白癜风医院专业治疗脸上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