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要不要进行治疗和怎样进行治疗?专家教授作了慢性胃炎要不要进行治疗、细致的分析讨论。有人主张某些慢性胃炎无需进行治疗。
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需进行治疗,理由是:
(1)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因此难以设计出根治性治疗方案;
(2)大多数慢性胃炎没有临床症状;
(3)没有证据表明,治疗能防止慢性胃炎的结局,诸如胃萎缩、恶性贫血、胃癌。事实上单纯浅表性胃炎无须药物治疗,经数月或数年病变可以完全恢复。据统计,从事竞争性强、精神压力较大的人,如汽车司机、急诊科医师、推销员等其慢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胃黏膜每天接触食物,各种食物及食物中所含的细菌及其他理化因素的刺激均可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为了抵消和修复这种损害,胃黏膜就要不断更新其黏膜层的上皮细胞。在这种损害和修复的动态平衡中,有些部位在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时发现有轻度炎症及微小的糜烂。多数胃镜医师为避免漏诊,都报告为慢性胃炎。
其实这种情况属于黏膜更新的正常范围,无须特殊治疗,尤其不必行药物治疗。对于无临床症状、而胃镜所描述的单纯性胃炎,一般可不作为治疗的依据。对于轻度上腹不适的病人,也多可自行缓解。
对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慢性胃炎,有人主张不加治疗,甚至胃镜检查后可以不必告诉病人,理由是胃每日食物刺激和受到咽下的细菌侵入,有轻度炎症或小的糜烂是理所当然之事,胃粘膜每日就是处于这种损伤和修复的动态平衡之中。
慢性胃炎的治疗基本上是对症性的,目前尚无逆转胃粘膜病理的药物。症状是衡量药物疗效的唯一标准。当决定对症治疗时,用什么药?多大剂量?疗程多长?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浅表性胃炎时,一般胃酸分泌正常或减低,有时升高。萎缩性胃炎病变局限时,胃酸可正常或稍低。胃萎缩时壁细胞几乎全部消失,为无酸分泌,胃液分泌量也极少。使用抑酸药干扰了酸分泌的生理学,酸分泌又调节着其他消化液、消化道激素以及某些细胞因子的分泌,可能带来我们还不知道的不良后果。但出于临床的需要,有时我们不得不用抑酸剂来缓解病人的症状,不少患者由于对抑酸剂产生依赖而被迫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医生对长期使用抗酸剂的不良反应却很少考虑。可见由慢性胃炎诊断和治疗所涉及的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医生应该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了。
慢性胃炎诊断过多和治疗不当所带来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小则是病人自身经济的、时间的、肉体的和心理的付出;中则是由此产生的家庭连带付出;大则是一个社会问题。以上的一些问题使人们不禁要拷问,当一种“病”发病率在人群中在95%以上,没有更多的临床特有症状,或者虽然有症状也和胃炎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尽管目前胃炎的诊治有很多高深莫测的时髦的理论(本人认为关于慢性胃炎的有些理论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完美的,尽管国内外一些“知名”专家还在津津乐道!)在支撑着它,治与不治都改变不了它的结局。而用抗抑郁药却可获得相当的疗效时,那么这种病还算是孤立的“慢性胃炎”吗?“慢性胃炎”还算是一种疾病吗?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难治的慢性胃炎”患者有很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肠以外的表现,如失眠、咽部不适、慢性疼痛(颈腰背肩等部位),甚至出现“前列腺炎”,排尿不畅或尿急尿频等,查尿常规无重大发现,不好单纯用胃病解释,一旦真正入睡,这些症状全部消失。而遇到紧张压力、冲突、精神刺激、各种家庭的社会的矛盾、感冒、劳累、生活不规律、家有重病人住院或手术等应激因素就会加重,按单纯胃病治疗疗效不佳,必须另改治疗方案。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北京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拉萨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