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
1、一般治疗
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宜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预防并发症。
2、对症治疗
对发热、头痛者应予对症治疗;但不宜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热药,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因为该药可能与Reye综合征的发生有关。伴随有高热、食欲不振、呕吐的患者应予以静脉补液。补液速度要根据病人的身体条件、药物性质、补液的总量三个方面来考虑的,一般成人约每分钟40~80滴。滴速太快,不但会降低药物的作用(会很快从小便中排出体外),而且短时间内输液过多,会使人体内血循环中血容量急剧增加,尤其是有心脏病的人,一般20~40滴/分为宜。同时,要随时观察有无胸闷,气短,心跳快等症状,液体补速太快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力衰竭,肺部水肿等严重症状。
3、抗病毒治疗
(1)离子通道M2蛋白阻抑剂:
金刚烷胺(amantadine):适用于原发性帕金林病、脑炎后的帕金森综合征、药物诱发的锥体外系反应、一氧化碳中毒后帕金森综合征及老年人合并有脑动脉硬化的帕金森综合征。也可用于预防或治疗亚洲甲-Ⅱ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本品与灭活的甲型流感病毒疫苗合用时可促使机体产生预防性抗体。
金刚乙胺(rimantadine):主要应用于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畜禽疾病及畜禽感冒期间的治疗,同时还具有解热和提高体液免疫力的作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败血症、病毒性肺炎等也有疗效。金刚烷胺经肾脏排泄,以原形经尿排出,故有明显肾功能障碍时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副作用,有肾功能不良的患者需慎用或减少剂量。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鉴于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对涎酸的降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病毒生物学意义,例如可使其穿入宿主细胞膜、从感染细胞中释放、减少病毒被呼吸道黏液灭活等。故设计涎酸类似物竞争性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可望达到抗流感病毒效果,此即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理论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
达菲:本品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在罗氏提交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申报材料中指出,奥司他韦(达菲)主要的不良反应显示为消化道的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其次是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支气管炎、咳嗽等,此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眩晕、头痛、失眠、疲劳等。
(3)其他抗病毒药物:
4、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根据送检标本(如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三、流感中医治疗
1.中医疗法
①食醋加适量开水点鼻。
②针刺及刮痧:可以针合谷、曲池、太阳,发热者加刺大椎,咽喉肿痛时可在少商穴放血;或用一碎碗片,用光滑边缘蘸油少许,沿颈椎两旁向下刮,以刮出红点为度。
③生姜1两,红糖1两,煎汤分3次内服,可治风寒感冒。
④葱白1两,切烂,用手揉搓,放鼻孔外闻气味,可治风寒感冒鼻塞。可用葱白数根,捣烂出汁,滴入鼻孔,每日1次,每次2滴~3滴。
⑤银花20克,茶叶6克,白糖50克,水煎后分3次,可治风热感冒。
⑥按摩防感冒。每天早晨起床时,或从室内到室外以前(或从温暖的房间到较冷的房间),以及洗澡以前和洗澡之后,先用手指按住水沟穴(人中),连续揉多次,继在风府穴处同样揉多次,到这两上穴位都感到微热为度,对预防感冒有一定的效果。
2.中成药方
服药贵在尽早,稍有感觉不适,随即服药。风热者可选用中成药感冒退热冲剂、银翘片、羚羊感冒胶囊、清热灵冲剂等;风寒者可选用午时茶冲剂、正柴胡冲剂、川芎茶调颗粒等,如医院服用汤剂辨证治疗。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片)、桑菊感冒片、感冒清、感冒退热冲剂、板兰根冲剂、强力银翘片等适宜于风热,即发热、咽喉肿痛、流黄涕较突出类型的感冒。桑姜感冒片、参苏丸、感冒通等适宜于风寒感冒,即恶寒、鼻塞、清涕较突出的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