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是在胃肠道黏膜上的急性炎症,这类患者在发病期间主要是呕吐、腹痛、腹泻、恶心以及发热等等。急性肠胃炎患者会往往是由于饮食了大量刺激性的食物或者所食用的食物中含有病原菌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在秋夏两季,是急性肠胃炎发病的高峰期,而且潜伏期较短,只有11~23h,不分男女。
急性胃肠道病人胃肠道黏膜往往会水肿、渗出、充血,在黏膜表面覆盖有粘液或者黄色的片状物渗出,患者病变位置可是呈现局部性也可以是弥漫性。同时,患者的胃肠道黏膜表面的皱壁上会出现糜烂,还会伴随着出血点。患者胃肠道黏膜固有膜血管有损伤、表层的上皮细胞脱落,还会引起血浆外渗和出血,这样往往会浸润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的嗜酸性粒细胞。
有些严重的病人其胃肠道黏膜下层可能会水肿、充血。对于沙门菌性肠胃炎患者,其病变位置主要是在小肠,但也可能是在结肠,在结肠时伴有类痢疾症状。沙门菌容易引起肠黏膜炎症,而且沙门菌有侵袭性,引起黏膜下层中性粒细胞清润时往往可深至固有层。炎症患者其炎症细胞会分泌前列腺素,增强腺苷环化酶的活性。由于沙门菌引起的肠胃炎的患者,其体内的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也大大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增强,使得肠液分泌能力大大增强,肠液分泌过多,易引起腹泻。
1急性肠胃炎的诊断
大多数急性肠胃炎患者在发病之前并没有明显的症状,通过多年临床经验,现总结诊断标准如下:饮食方面:肠胃炎患者往往都有饮食不规律,食用了不干净的食物,暴饮暴食,误食腐败变质食物,在短期内有明显的症状。症状:短时间内发病,发病时伴随着呕吐,腹痛,恶心,血便或者水样便,有可能含有未经消化的食物。体征:患者具有上述症状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头痛、发热,严重者可能会脱水甚至休克。有些患者脐周有压痛感,肠鸣。血象检查: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略微增加,血沉加快。大多数患者大便检查正常,会有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2急性肠胃炎的治疗
2.1常规治疗
肠胃炎患者在患病期间,应该多休息,最好卧床。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缓解消化道胃肠道的压力。日常的饮食要注意干净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切记勿食刺激性食物。
2.2药物治疗
在临床治疗时可以使用复方新诺明、黄连素等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如果是胃肠道黏膜损伤可以用必奇、思密达等杀死肠道的病毒与细菌。对于因有害细菌导致的腹泻,可以使用常乐康、金双歧、妈咪爱等一直肠道的有害细菌生长。急性肠胃炎儿童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禁用庆大霉素、氟哌酸等。
2.3电解质紊乱和脱水患者的治疗
这类患者的初期采用静脉输液治疗或者口服补液治疗,这两种疗法效果一样,可以调节轻度至中度脱水患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对于重度患者,可能伴有钠、钾、氯电解质紊乱,此时需要适当补充5%碳酸氢钠,既可以补充体内水分又可以补充葡萄糖和电解质。
急性肠胃炎作为我国夏、秋两季常见的肠胃疾病,最主要的症状为腹泻、恶心、呕吐、发热,严重者出现脱水、便血、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腹泻患者大多有饮食不规律,食用了不干净的食物,暴饮暴食,误食腐败变质食物等,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在餐后和早起最常发生,极个别患者还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现象。腹痛患者大多是胀痛,严重时出现腹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会造成患者食欲不振。急性肠胃炎患者血常规检查中还会出现白细胞浓度增加。长时间发热与食欲不振会使患者的免疫力显著降低,且并发症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所以要重视此病,及时就诊,尤其是小儿和老年患者。当医院收治急性肠胃炎患者后,应迅速作出反应,以及时缓解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