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拉撒睡”是人生的大事。说起来随意,听起来很俗,却是上到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必须经历的,大道至简。如果有一天遇到“吃不进,喝不下,拉不出,睡不着”,那就知道平淡是多么的幸福而重要!
85岁的谭爷爷就遭受了将近1个多月“吃不进,喝不下,拉不出,睡不着”的罪。然而,这一切都是从忽视“便秘”开始......
谭爷爷患有高血压、心房颤动、脑梗死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左侧股骨颈骨折术后等病史,长期卧床,平时反复便秘,腹痛、腹胀,家人使用通便药、止痛药后症状可缓解,遂不甚在意。年5月下旬,谭爷爷便秘较前加重,数日未解大便,肛门无排气,腹痛腹胀明显,呕吐,气促,遂医院脾胃病科住院,完善胸+全腹部CT增强考虑乙状结肠癌并肠梗阻,无转移征象,肠镜提示距肛门约35cm可见一菜花样肿物,环肠腔生长,导致肠腔明显狭窄,病理提示中分化腺癌。谭爷爷此次病情加重的原因很明确了,在此劝告广大市民,便秘无小事,肠镜检查超重要,另外,一切不包括胃肠镜检查的体检都是“耍流氓”,切莫再遭遇谭爷爷的不幸,一查竟是“肠癌”作祟。
?
(肠镜提示可见一菜花样肿物,环肠腔生长)
根据谭爷爷的病情,明确诊断是“乙状结肠癌并肠梗阻”,虽然经过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奈何结肠肿瘤太凶猛,占据了整个肠腔,粪便仍寸步难行,谭爷爷每天仍处于水深火热中。同时,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经过外科、肿瘤科等会诊及与家属沟通病情,均表示无法耐受手术、放化疗等,最后简燕婷博士团队经过慎重考虑,建议采取肠道支架置放术,力争让粪便“绝处逢生”,从而让谭爷爷实现“夹缝生存”。不幸的是,第一次、第二次行肠道支架置入时,因肠腔粪便太多,肠腔狭窄,支架无缝可入,手术最终无疾而终。此路不通,那接下来怎么办呢?
既然此路不通,只能另辟蹊径。简燕婷博士团队在5月30日为谭爷爷成功放置经口小肠梗阻导管,引流出大量粪便(水)后,谭爷爷腹痛腹胀明显缓解,无呕吐、气促等。但是,我们都明白这仅仅治标不治本,肠梗阻支架置入术仍需要再次尝试。幸运的是,这场肠道支架置放术的博弈经过了“三落三起”,最终取得了胜利!
年7月17日,距谭爷爷发病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这是特殊的一天。经历了前两次的失败,今天将是简燕婷博士所带领的脾胃科团队第三次为谭爷爷进行肠道支架置入术,可怕的是,在这一个多月里,医务人员尽心尽力为谭爷爷进行肠梗阻导管冲洗、灌肠等,“肠癌”这个大魔头也没闲着,疯狂生长,肠腔占位狭窄较前更加严重,这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在手术过程中,因考虑肠腔狭窄严重,进镜使用的是超细经鼻电子胃镜,进镜至距肛门约35cm可见菜花样肿物,环肠腔生长致肠腔明显狭窄,无法继续进镜,遂经活检孔道放置导丝通过狭窄部位,经多次尝试后发现导丝直径太细无法引导鼻胃镜经过狭窄部位,简燕婷博士急中生智,使用带导丝球囊扩张装置反复扩张狭窄部位,再次尝试发现鼻胃镜可顺利通过,最终人工创造一条缝,再换奥林巴斯治疗镜在导丝引导下,成功放置肠道支架,谭爷爷当时即排出大量黄色水样便,次日行腹平片提示肠道支架已成功扩张肠癌狭窄处,谭爷爷实现了“夹缝生存”,并顺利排便,终于可以“吃喝拉撒”啦!
(手术前后腹平片对比图)
结直肠癌在全球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在我国是仅次于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发癌症。
结直肠癌从癌前病变发展到癌的历程较长,大肠息肉是关键,经过研究发现95%以上的结直肠癌的发展历程为“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强烈提醒广大市民重视筛查肠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筛查方式包括粪便潜血试验、粪便脱落细胞检查、肠镜检查,其中肠镜检查非常重要!
肠道支架置入术通过采用各种金属支架作为肠腔的支撑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即在肠道狭窄的部位放置一个网状支架将肠道撑开,使狭窄或阻塞部位重新恢复通畅,可作为结直肠癌恶性梗阻的永久或暂时性治疗,并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延长生命,可使患者通过正常途径排便,避免肠造瘘口,提高生活质量。其适应症主要有以下方面:
(1)无法耐受手术或失去手术根治机会的结直肠晚期恶性肿瘤;
(2)子宫癌、前列腺癌及其它盆腔占位无法手术切除,肿块压迫肠腔或经放射治疗后的放射性肠炎引起梗阻者;
(3)缓解急性梗阻,避免分期手术;
(4)大肠癌合并肠瘘;
(5)拒绝肠造口,同意或要求支架治疗者。
“便秘”离“肠癌”有多远呢?
长期便秘导致肠癌发生率升高,这主要是因为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长,粪便中产生的毒性物质长期与粘膜接触,反复刺激肠粘膜,从而诱发肠癌。早期肠癌最主要的症状是无症状,有症状者一般是中晚期。首先最主要的症状是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的改变,其次可有腹痛,腹部可触及包块,进而出现全身情况的改变,例如贫血、消瘦、发热等。患者常见以血便为主要表现,或排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等;以便秘为主要表现者,多是顽固性便秘,粪便变细条状,也可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发作。这个时候,肠镜检查刻不容缓!
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那些?
1.年龄:研究表明50岁以上的大肠癌患者占绝大多数;
2.癌前病变:例如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
3.遗传因素:肿瘤家族史
4.生活方式:多坐少动,长期便秘,常食用加工肉制品、腌制品、红肉,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例如水果、蔬菜、根茎类
5.个体因素:体型肥胖、糖尿病
我们常说的便秘主要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功能性便秘通常因为性别、年龄、饮食习惯、药物、缺乏运动、肠道功能紊乱等因素引起,无器质性病变。
器质性便秘主要包括:各器官肿瘤导致的肠道梗阻、乙状结肠冗长、先天性巨结肠、出口梗阻等。
功能性便秘,一般可通过饮食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上药物治疗改善症状。而器质性便秘,需要祛除病根,方可治愈便秘。
在生活中,如何避免便秘?
1.饮食方式调整
研究表明,大肠息肉的发病与高脂肪饮食相关,而大肠息肉是肠癌的一个高危因素。建议少吃动物油脂过多、富含添加剂的食物,多吃高纤维食物、鱼、禽类、瘦肉、乳制品等。研究发现,摄入较多新鲜蔬菜和水果者,肠癌的发病率显著降低。此外,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煎炸食物,还有别忘记要多喝水噢!
日常生活中,便秘不要慌,蔬菜瓜果来帮忙,可以防治便秘的食物有番薯、豆类、韭菜、芹菜、豆芽菜、白萝卜、香蕉、苹果、梨、核桃仁、黑芝麻、松子仁等。
2、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便秘无小事,中老年人尤其需提高重视,目前便秘、肠癌均呈现年轻化。在平常生活中,建议少坐多运动,多喝水,控制体重,这都有利于降低肠癌的发生率。另外,如出现便秘,尽快避免滥用泻药,医院就诊。
3.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增大,很多人面临没空“吃喝拉撒睡”的情况,一开始明明有便意,因为各种原因憋回去了,长期以往,也就没了排便的“欲望”。在此,真诚建议广大市民:希望每天早上叫醒你的除了梦想,还有“拉屎”。研究表明,在晨醒和餐后时我们的肠子是最为活跃的,所以我们也常常会被“屎”憋醒,建议在晨起或餐后1-2h内多蹲蹲厕所,给自己一个冥想的时间,全神贯注去排便。
食疗药膳有奇招
红薯粥:准备红薯50g,小米50g。红薯洗净切块,小米淘洗干净,先将两种食材一起放入砂锅中煮沸,水量因人而异,一般-ml,煮沸后,再用文火慢煮成粥。早、晚餐时服用,每日2次。小米具有健脾养胃功效,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桃仁芝麻粥:准备熟黑芝麻15g,桃仁15g,大米g。桃仁、大米淘洗干净,先将两种食材一起放入砂锅中煮沸,水量因人而异,一般-0ml,煮沸后,再用文火将粥慢煮至八成熟,最后加入熟黑芝麻搅匀,再继续文火煮烂成粥。每日服用1-2次,早、晚餐时服用,本方具有补益肝肾,润肠通便作用。
黄芪松子仁粥:准备黄芪30g、松子仁30g、粳米g。黄芪和粳米洗干净,慢火将黄芪煎半小时后去渣取汁,取所取药汁用来煮米和松子仁,直至煮烂成粥。每日服用1-2次。本方具有补中益气,润肠通便作用,适用于气虚便秘者。
决明子粥:准备决明子15g、白菊花15g,大米50g,冰糖适量。食材淘洗干净,决明子和白菊花同煮并去渣取汁,将大米加入药汁中慢煮成粥,食用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本方具有清热明目,泻肝通便作用,肝阳上亢者,高血压患者合并便秘尤为适用。
苁蓉琐阳粥:准备肉苁蓉15g、琐阳15g、粳米50-g,均淘洗干净后放至锅中同煮,水量适宜,直至煮烂成粥。每日服用1-2次,本方具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功效。适用于阳虚便秘。
脾胃病科是广东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医、教、研工作特色鲜明、对外交流广泛的人才培养基地。拥有良好的人才梯队,目前学科有省名中医顾问黄穗平教授,博士3人,中医硕士5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中医师3人。与多所医科大学建立临床科研协作关系。在脾胃消化系临床及消化内镜方面具有特色鲜明的新技术。承担4项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获江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脾胃病科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多学科合作,建立免疫分子生物学诊断平台,早期诊断及治疗脾胃消化系肿瘤。脾胃病科由门诊、住院部、消化内镜室构成。拥有奥林巴斯GIF-HQ电子胃镜、GIF-QZ放大电子胃镜、GIF-XP电子鼻胃镜、奥林巴斯CF-HQ29I电子结肠镜治疗系统、德国原装ERBE电切装置、智能胶囊内镜系统、德国C13呼气试验装置等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
专家推荐:简燕婷,脾胃病科主任,擅长脾胃消化系危重疑难疾病的救治,擅长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尤专于对脾胃消化系肿瘤的早期诊治。
出诊时间:周二、四上午。地点:门诊室。
团队推荐:谢秋燕,医院脾胃病科医师,擅长脾胃消化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掌握胃肠镜诊疗技术。
团队推荐:郑润权,医院脾胃病科医师,擅长脾胃消化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掌握胃肠镜诊疗技术。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医院北京哪个医院对白癜风治疗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