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视频,让您全面了解三伏贴!

三伏贴贴伏时间:

初伏加强:7月06日—7月16日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三伏贴原理: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令,中医称之为阳中之阳,在此时进行的穴位敷贴治疗称为“三伏贴”。"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三伏贴注意事项:

●敷贴时间:成人一般4小时左右,儿童一般2小时。如果感觉皮肤灼痛、瘙痒,可缩短贴药时间,提前掀掉敷料。●敷贴后一般不宜洗冷水澡,宜用温水洗澡。最好也远离空调,因皮肤遇冷毛孔收缩,会影响药物的渗入。●充足睡眠,避免情绪过于激动等。三伏天期间多为高温天气,容易出汗,汗多时贴药有可能冲淡药物浓度,降低药物药效。因此,贴药后应尽量安静下来,减少出汗。●饮食宜清淡,不要贪凉,禁食冷饮、冰淇淋、海鲜、牛肉、鹅、及其他煎炸食物。●建议衣着宽松,三伏贴贴药部位多在颈背部、腹部、腰部,衣服穿着建议宽松、深色为佳,女士建议不穿连衣裙。●轻度水泡属正常现象:三伏贴药物为芳香走窜的药物,皮肤有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度出水泡等表现属于三伏贴疗法的正常反应。如感到灼痛,可随时撕除。去除贴药后,如局部出现水泡乃正常现象,少量小的水泡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泡若溃破,可自行涂碘伏等消毒药水,暴露患处,避免覆盖,结痂后待自然去痂,注意预防感染,若局部反应严重者,医院处理。三伏贴适应症:

“冬病夏治”系列疗法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

2.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3.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

4.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

5.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6.亚健康调理: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体虚易感冒、神疲乏力等亚健康人群及手足冰冷、怕风怕冷等虚寒性病症。

三伏贴禁忌症:

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严重糖尿病、严重过敏体质者。

2、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哮喘等)的患者。

3、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或长有疱、疖等皮肤有破损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等患者应慎用。

4、体质壮实实火及虚热之人。

温馨提示:

三伏贴不能代替日常治疗,疾病发生时应该及时就医,不能盲目依赖三伏贴的治疗,对于某些顽固性疾病,贴三伏贴不能完全根治,只能减少发作的危险或者阻止其继续发展。三伏贴请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