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辅乐GG益生菌

LGG菌株属于:

乳杆菌属,鼠李糖乳杆菌种ATCC株[1]

安全性:

1.符合EFSA(欧洲食品安全委员会)安全资格认定

2.年,自健康的人体中分离出来

3.是益生菌中研究最多、功能最多的菌株

特点:

1.活菌稳定性高,耐胃酸和胆汁

2.可在人体内定殖两周,改善肠道菌群,母亲孕期补充LGG可使新生儿肠道永久定殖LGG[2]

3.主要定殖于小肠,主要产乳酸

4.LGG摄入可增强双歧杆菌粘附力[3]

5.LGG可有效提高肠道的抗结肠炎能力,保护肠道免受有害菌的侵袭(图1)

6.LGG可改变肠道内容物,防止有害菌入侵并降低肿瘤形成的风险(图2、3)

临床研究:

超过项科学研究,项临床研究支持LGG是安全有效维持消化系统健康和免疫功能的菌株。

LGG可预防儿童急性腹泻、服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

LGG可缓解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其他急性腹泻

LGG可增强免疫反应和平衡肠道菌群、改善抗生素后肠道菌群

临床应用:鼠李糖乳杆菌GG是一种人体天然存在的革兰氏阳性菌,是从健康人体肠道中分离出来的。鼠李糖乳杆菌GG是临床试验中一种特性较好的益生菌菌株。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营养学会和欧洲儿科传染病学会发表的“欧洲儿童急性肠胃炎治疗的循证指南”建议:鼠李糖乳杆菌GG与口服补液结合应用于儿童急性肠胃炎治疗。[4]

肠道病毒病原体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胃肠道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并通过粪便途径,与受感染者直接接触,或接触受污染的水和食物进行传播。

尽管不是所有病毒都引起肠胃炎,但还是有多种病毒攻击胃肠道。最主要的肠道病毒有轮状病毒(RV,呼肠孤病毒科),诺如病毒(NOV,杯状病毒家族),肠道腺病毒(腺病毒家族),星状病毒(星状病毒家族)和肠道病毒(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其中感染婴幼儿常见的病毒有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

RV是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的分段双链RNA病毒,感染成熟肠上皮细胞。RV感染伴随腹泻的病程,它们是儿童严重胃肠炎的主要病因。大多数儿童5岁以前容易被这些病毒感染,每年由RV引起的脱水导致大约全球,人死亡。由RV腹泻引起的脱水可能很严重,并导致许多住院治疗,从而导致很高的社会成本。

ROV主要感染哺乳动物的小肠,是导致全球范围内由食物和水(受污染的饮用水和休闲游泳水)传播的大部分散发性胃肠炎和胃肠炎暴发的原因。潜伏期从15-48小时不等,从症状开始可在12-60个小时内引起肠胃炎。NOVs感染的病程有自限性腹泻,腹痛,呕吐和发烧,但在特定情况下,它可能导致严重的脱水和死亡。据估计,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有关的胃肠炎有50%是由于存在NOV,这些病毒感染也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通常通过口服或肠胃外补液疗法来治疗,而益生菌的替代疗法在治疗和预防感染性腹泻方面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与疫苗接种相比,这种方法具有许多优势,因为它比疫苗接种更容易应用,从而带来了更加经济和可行的选择。

大多数益生菌积极作用是基于免疫调节,它可以让细胞免疫反应增强或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但是,也存在其他机制使益生菌对病毒感染具有拮抗作用,其中包括病毒与细菌的直接相互作用以及靶细胞中特定病毒受体的阻断。

预防病毒腹泻

结论:LGG可减少腹泻的持续时间,特别是在轮状病毒阳性腹泻早期进行干预。此外,在欧洲和亚洲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补充LGG在减少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次数和缩短住院时间更大的治疗效果。[5]

预防抗生素腹泻

结论:LGG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发病率。

在医院环境中对成年人的研究表明LGG可用于对抗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6]以及预防AAD(抗生素相关腹泻)和艰难梭菌相关腹泻。[7]

预防呼吸道感染

结论:LGG可以帮助儿童有效抵御呼吸道感染,减少儿童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

预防鼻病毒感染

结论:LGG可以帮助早产儿减少鼻病毒感染的风险。

预防博卡病毒感染

结论:LGG帮助降低易发中耳炎儿童的博卡病毒的感染风险。

GG作用机制

1

01

保护肠屏障功能

鼠李糖乳杆菌GG(LGG)衍生的分泌蛋白p40保护了肠屏障功能,抑制细胞因子诱导的凋亡,并上调肠上皮细胞中的粘蛋白生成[6];厚粘液层是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它由与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粘蛋白和其他糖蛋白组成,对于许多肠细菌在某些情况下代表第一锚定位点和养分来源。[8]

02

刺激IgA的的产生

另外,LGG可产生短链脂肪酸,刺激肠上皮细胞中诱导增殖的受体的表达,导致产生IgA,从而预防和改善结肠炎。[9]

03

捕捉清除病毒

LGG除了限制病原体进入上皮细胞外,还具有一种捕获和排除病毒颗粒的能力,从而促进了病原体在粪便中的清除。LGG与RV的显著结合能力在治疗病毒性腹泻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8]

04

竞争位点

LGG在上皮细胞和粘蛋白中,通过竞争结合位点以阻止病原体定殖。

产品信息

-End-

参考文献

1.GibsonGR.Dietarymodulationofthehumangutmicroflorausingprebiotics.BrJNutr;80:S–12.

2.GoldinBR,GorbachSL,SaxelinM,BarakatS,GualtieriL,SalminenS.DigDisSci;37:–8.

3.OuwehandAC,IsolauriE,KirjavainenPV,T?lkk?S,SalminenSJ.LettApplMicrobiol2;30:10–3.

4.SalminenS,SalminenE.ScandJGastroenterol;32:45–8.

5.SubmitaManuscript: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