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37.6万例,死亡病例19.1万例,且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已属中晚期。所以,如何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是需要医疗各界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默克雪兰诺有限公司与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联合打造“转移性结直肠癌优化管理学院”,邀请国内学术领军人物与优秀中青年医师共同分享转移性结直肠癌内、外科前沿治疗理念,旨在为医生提供在线学习与交流的专业学术平台,以期通过全方位分享关于晚期结肠癌治疗的新知识,使我国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化事业更进一步。
转移性结直肠癌优化管理学院精准施策内外兼修课程主题
转移性结直肠癌内、外科热点话题
既往回顾:外科系列第六讲
课程时间:年8月21日
课程主题:肠癌肝转移局部治疗新进展
讲者:医院顾仰葵教授
知识点回顾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肠癌肝转移的治疗理念从既往以手术切除为中心逐渐转为以无瘤生存状态(NED)及局部治疗为中心。这就为局部消融及立体定向放疗(SBRT)提供了更多空间。
RFA在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场景首先需明确的是,寡转移代表了一种潜在可治愈的状态,治疗的关键是手术、消融和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同时应用全身化疗兼顾预防进一步的远处转移。年ESMO指南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根治性局部治疗手段提出了可选择的局部治疗工具箱,OMD可确定为射频消融(RFA)使用场景之一。
然而,除寡转移之外,还有哪些临床场景可选择RFA进行治疗?医院多学科协作(MDT)团队通过临床实践并基于已有研究结果,制定了相关标准,即对于非寡转移但病灶数少于10个,且在全身化疗有效基础上可应用RFA;对于存在广泛转移(病灶数超过10个),但化疗后影像学评估为寡转移的患者;另有患者病灶为非寡转移状态,但维持化疗过程中无新发病灶的寡进展,也认为可积极进行局部治疗;对于新辅助或转化化疗开始前,评估为经化疗容易消失的小病灶也认为可应用RFA进行治疗;以及在与其他治疗手段合理结合时,可应用RFA。
其他局部治疗手段的探索局部治疗手段除RFA,已在欧美等国家应用的选择性内照射放疗(SelectiveInternalRadiationTherapy,SIRT)也应被临床更多了解。SIRT是一种特殊的放射治疗方法,通过血管将高剂量的放射性粒子输送到身体特定位置,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和器官伤害微小。钇90微球是其常用的治疗载体。
目前,SIRT(钇90微球)在国外获得的治疗适应证包括原发性肝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等。既往应用SIRT(钇90微球)一线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虽未使患者总生存(OS)期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延长,但应用SIRT(钇90微球)联合FOLOX治疗可显著延长肝脏的无进展生存(PFS)期达8个月。在局部区域性治疗领域,SIRT值得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明确其在转化治疗和化疗耐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治疗价值。
走进视频,听顾仰葵教授通过典型病例详细解析肠癌肝转移局部治疗进展
扫码看视频,回顾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期待:内科系列第七讲
课程时间:年9月4日19:00
课程主题:探索BRAF突变mCRC治疗新选择
讲者:医院杨建伟教授
接下来每隔15天
你会了解到
如何解读结直肠癌肺转移专家共识?
如何解读TAILOR研究?
mCRC肺转移的综合治疗策略如何制定?
……
入驻“转移性结直肠癌优化管理学院”
共享学术盛宴
登录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