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利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80719.html

得了肠癌,患者最关心的就是“能手术吗?”、“能保留肛门吗?”

“早期直肠癌手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相当于临床治愈。不过,非早期直肠癌患者就没那么幸运了。”10月31日,医院大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蔡三军教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他表示,由于中国很多人疏于肠癌的早期筛查和定期肠镜检查,临床中约80%的门诊初诊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期甚至晚期,一些局部进展期的肠癌患者,由于病灶较大或者距离肛门较近,难以马上进行手术切除。”

教授蔡三军(右一)在大肠癌多学科门诊,给患者制定诊治方案。本文图片均为医院供图

一项研究有望造福部分直肠癌患者。医院大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历时2年,联合国内17家医院开展了一项原创性研究,证实了一种新的辅助化疗方式可为部分直肠癌患者带来希望。

“在临床中,对于一部分难以马上手术切除的患者,我们会先对其采取化疗,化疗的目的是为了让肿瘤先缩小,肿瘤缩小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保肛且能手术根治的机会。”蔡三军说。

让肿瘤缩小,最关键是术前的化放疗。

年12月起,医院大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开展了这项研究,17家医院的位年龄分布在24-75岁、肿瘤病灶位置距离肛门≤10厘米,分期为T3/T4伴或不伴淋巴结阳性的II/III期直肠癌患者被纳入研究。在研究开始前,每位患者必须要先进行相关基因位点的检测,这样的精准治疗模式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

朱骥(左一)在门诊接诊患者。

参与这项研究的医院教授章真和教授朱骥表示,他们采取对照组的形式开展研究,在研究方案中加入增加了一种名为“伊立替康”的化疗药物,虽然患者的毒性反应会呈明显增加,但仍处于临床可控水平。

研究结果证实,足量应用“伊立替康”且放疗期间用药次数达到4-5次的患者,其疾病完全缓解率(备注:指在化放疗后接受手术时肿瘤已完全消失)可以增加到近40%,而如果“伊立替康”剂量不足、用药次数1-3次的患者,其疾病缓解率仅为20%。这意味着肿瘤进一步缩小的可能性提高了。

10月30日,这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简称JCO)发布,影响因子高达32.分。

朱骥介绍,这一研究意味着给许多原本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带来希望。

“经过这一新的治疗方式,可以让这些患者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一些保肛意愿强烈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新辅助放疗后,病灶缩小甚至消失,达到了根治且能保肛的机会,这让我们看到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显著优势和成效。”章真同时表示。

朱骥认为,此项研究成果对于两类患者能够获得最大程度获益。第一类是首次就诊不能达到满意的肠癌根治切除的患者,通过本方案治疗后赢得可根治切除的机会,达到更好远期生存获益。第二类是首诊不能保肛,如有强烈的保肛意愿、肿瘤负荷不大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通过这样的治疗模式给患者一个肛门保留的机会。

论文链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