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术后2年复发肿瘤局部转移包绕重要大血管
因为儿子年确诊克罗恩病时,有个表现是长期腹泻,老李觉得连续便秘肯定也是身体“不对”了,年4月,医院做胃肠镜,一系列检查后,他被确诊为“横结肠癌”。之后,老李做了腹腔镜下横结肠癌根治手术,又接受了9次化疗。“化疗结束后,医院复查CT,结果显示指标都正常。我还暗自庆幸,总算是打败‘肿瘤君’了。”老李说,他的警戒心有所放松,又开始抽烟、喝酒,还时不时熬夜,复查也由原来每隔3个月一次改为了半年一次。今年1月初,他早早暂停手头生意,去老婆的老家过年,因为担心新冠疫情,一直没有返回杭州复查。4月初,似曾相识的“饱胀感”再度来袭,这一次,老李吃啥拉啥、短短一个月瘦了13斤。“会不会是老毛病犯了?”爱人提醒他。6月5日,老李来到浙江大医院就诊。检查结果令人沮丧——他的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腹部CT显示,横结肠上的肿瘤如鸡蛋大小!老李的肠癌复发并且扩散到胃部,累及一部分小肠和供应它的主要血管,更为严重的是,肿瘤和部分胰腺、十二指肠和大血管包绕在一起,形成部分梗阻。传统手术方式根除肿瘤可能损伤血管造成小肠坏死
“老李的复发病灶位置不太好,不仅侵犯了胰腺头部、十二指肠和胃,还把供应小肠养分的肠系膜大血管包绕起来,这种位置手术具有挑战性!”浙大一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吴国生教授介绍,手术的难点在于:肠系膜上动脉为人体小肠和结肠供血,结肠肿瘤累及胰腺、十二指肠和大血管,要彻底切除可能会损伤小肠供血动脉,造成缺血坏死,有时还会发生危及生命的大出血。但如果切不干净又容易引起肿瘤复发。面对复杂病情,浙大一院召开两次全院会诊,结直肠外科、肝胆胰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外科、血管外科、器官移植中心等相关医护人员聚在一起讨论手术方案。能不能在对肿瘤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完整保留小肠?吴国生教授大胆提出手术方案——自体小肠移植+胰十二指肠切除。今年以来,浙大一院已经成功完成了首五例“系统化疗后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自体小肠移植手术”,时间最长的一个患者已经术后8个月了,各方面情况都不错。吴国生教授在讲解手术原理手术持续13个小时成功!包绕重要血管肠癌患者有了更多希望
6月10日早上7点,由浙大一院肝胆胰团队和小肠移植团队强强联合,挽救老李生命的超高难度手术开始了。具有丰富小肠移植经验的吴国生教授从老李的肠系膜上动、静脉被侵犯的部位开始手术,将小肠和横结肠一起取出体外,灌洗、修整,将未受肿瘤侵犯的肠子和血管保留下来。另一边,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常务副主任、浙江省胰腺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省重症胰腺疾病诊治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白雪莉教授则在患者体内仔细切除被肿瘤侵犯、包绕的胰十二指肠和一部分胃。肿瘤切除干净后,吴国生教授将取出并修整好的近6米小肠(人体小肠一般5-7米长)和结肠与老李体内的血管仔细吻合在一起,恢复小肠供血。早上7点到晚上8点,手术进行了13个小时,两位教授合力对老李成功进行了横结肠肿瘤和胰十二指肠切除,切除后的小肠再重新移植回体内的手术。手术非常成功!这台复杂手术不仅实现了肿瘤的彻底切除,同时又保留了小肠,老李重新恢复了消化吸收功能。老李紧握吴国生教授的手表示感谢
据了解,这类疑难复杂手术世界上只有美国迈阿密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有过报道,目前浙大一院是国内医院,“它突破了传统手术框框,使得一些过去认为不能切除的病变变得可以切除。而且自体移植肠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根治性切除预计有比较理想的远期疗效。”记者金晶通讯员王蕊江晨编辑潘雷监制徐芳▼往期精彩▼
多汗、暴瘦20多斤47岁当奶奶的她以为更年期提前没想到竟是脑子里长了个“雪人”!
一周三顿小龙虾夜宵34岁小伙身体里这个东西吃不消了不得不割掉
忙!忙!忙!眼视光医生迎来暑期门诊、手术高峰一上午接诊33个小患者23个患有斜视预约了12台手术
“身体不舒服,打电话给儿子,还不如打给结对医生”医院三分之一的员工和周边居民自愿结对
她患癌七年不自知人越来越胖还以为是内分泌紊乱其实是得了这种罕见类型的肺癌
贴三伏贴应注意什么?医院没时间怎么办?国医馆名中医组团解答
点“在看”,更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