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先生求诊,医生给出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王先生望着病历本,一头雾水:怎么以前的“浅表性胃炎”未好,又生新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呢?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浅表性胃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吗?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表层上皮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胃镜可以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可以发生在全胃也可以分别发生在胃窦、胃体、胃底或全胃。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无器质性病变或仅有一般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候群,可反复或持续发作,中青年多见,症状以上腹部不适、疼痛、上腹胀,常发生于餐后,或餐后加重,并伴有嗳气、早饱、食欲下降、上腹隐痛或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十分常见,各国报道的患病率在20%~49%之间。功能性消化不良常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同时存在。据胃镜检查统计资料,约5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但其症状与轻重程度并不与胃炎病变程度相一致,因此国内外学者多倾向将此类慢性胃炎的症状纳入功能性消化不良范围,治疗亦基本相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感染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部分患者症状可以缓解。近年来也发现部分患者急性胃肠炎后可以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约25%的急性胃肠炎患者会发展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现此类患者胃黏膜具有炎性细胞核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的现象,导致内脏敏感性增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另外研究也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与心理因素有关,如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疑病积分明显高于正常人,其生活中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效果与心理因素有明显关系,据报道用安慰剂治疗有效率可达30%~60%,故医生在为患者治疗中应十分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另外,某些遗传因素和胃肠激素也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其确切的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美国研究地中海饮食十种食物使老年痴浪潮相对论nbsp谁判了纸媒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