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知识:牛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牛传染性胃肠炎怎么防治?牛传染性肠胃炎属于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由传染性肠胃炎病毒所致。不同年龄段与不同品种的牛都存在易感性,且犊牛与身体较为瘦弱的牛更容易发病,具有较高死亡率。下面一起学习牛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原因与预防措施。
1牛传染性肠胃炎的发病原因
牛属于反刍动物,牛前胃是主要消化脏器,其肠胃消化较为特殊。传染性肠胃炎在牛养殖中属于较为常见的消化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内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主要包括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具有传染性特征的病毒感染,且主要呈多元混感现状。当前,牛养殖模式主要为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牛的频繁交易、引种等因素均可增加牛传染性肠胃炎的发病风险,并使其呈常年发病、季节性发病不明显的特征。
1.2牛罹患前胃疾病
牛罹患前胃疾病主要包括真胃炎、瓣胃阻塞、瘤胃弛缓等,一旦牛患有牛罹患前胃疾病,若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则会进一步引发牛传染性肠胃炎。
1.3日常管理不当
因牛养殖户在日常管理中不够重视牛传染性肠胃炎的危害,缺乏对该疾病的认知与了解。当牛误食塑料等难以消化的异物时,则会导致牛出现瘤胃积食或消化不良等情况;若牛食用豆科类植物、糟粕类等难以消化的草料时,则会导致牛出现胃肠不适应性反应。同时,若突然将日常食用的饲料转变为适口性较好的其他饲料时,则会增加牛的进食量,继而因过度进食引发胃肠消化机制紊乱;由于牛长期处于阴暗的养殖环境中,缺乏必要的光照环境与运动则会致使其脾胃运化失调,降低牛的胃消化能力,一旦牛食用过量的饲草料,则会导致其消化不良,反刍不良。此外,若牛误食已发生霉变的饲草料或管理不当的霜冻草料时,则会增加牛传染性肠胃炎的发病风险。
2牛传染性肠胃炎的预防措施
2.1疫苗接种
根据牛养殖场的实际情况与地方流行病学特征,对牛进行计划性免疫或强制性免疫,提高牛的疾病免疫力;加强对病死犊牛的肠胃病理学检查,并采取无污染的措施对其尸体进行及时处理,避免疾病大面积传染。
2.2保持日粮供给的营养均衡
为增强牛自身的免疫力与体质,需保持日粮供给的营养均衡;需严格执行规模化的全舍饲养模式,保障精粗料配方的精细化与标准化,每日精料添加量需尽量控制在40%左右。同时,日粮供给饲料需适应牛的消化特征,可以以纤维性饲料为主,如野草、牧草或秸秆等;把控好每次喂养的时间与喂养量,使牛有充足的休息与反刍消化时间。
2.3强化饲养管理
加强牛养殖的日常管理,避免牛出现前胃疾病或因难以消化异物滞留瘤胃而引发的胀肚与积食。喂养前,需查看饲草料是否发生霉变等现象,避免牛误食发霉饲草料和保管不当的霜冻草,从源头上掐断前胃病发病原因,以免牛出现食源性中毒;多给牛食用粗纤维性饲草料,避免牛出现臌气、瘤胃积食等情况。同时,完善牛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防范体系,保障牛舍、牛栏的清洁;采用0.1%百毒杀溶液对牛场、食槽、水槽等相关用具进行彻底杀菌消毒;及时处理牛粪便与污染物,并对其粪便与污染物进行消毒处理;定时对牛场进行通风换气,安装相应的排气风扇等,保持牛场的干燥,为牛提供舒适、干净无菌、空气新鲜的生长环境。
3牛传染性肠胃炎的综合治疗
当前,牛传染性肠胃炎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西药治疗2种。在对牛传染性肠胃炎进行治疗时,需根据牛传染性肠胃炎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治疗方式,进而有效降低牛病死率,保障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双向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解除免疫抑制,光谱抗病毒,直接抑杀病原体,如传染性胃肠炎,黄白痢等,提高胃肠肌和括约肌张力,收敛止泻。扶正驱邪,化湿止痢,健脾养胃,等多种功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