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mCRC共识框架
整个ESMO指南都是介绍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陈教授称,ESMO指南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将IV期CRC分为两大类,一是病灶比较局限的寡转移疾病,另一种是转移比较广泛的转移性疾病。以前对于可切除和不可切除的R0,现在引入了NED。
ESMOmCRC主要改变
ESMO的主要改变有三个:一是用分类替代传统分组,按患者状况分类为fit、unfit;将疾病状态分类为寡转移、广泛转移。fit、unfit主要是按患者状况来分,体现以人为本,但是在中国还要结合国情、医保等,考虑患者经济状况、家庭支持等,然后将疾病分为寡转移、广泛转移。第二个改变是强调局部治疗在寡转移性疾病中的价值,新的指南中专门有一章介绍局部毁损性治疗(LocalAblativeTreatment,LAT)。第三个是治疗目标的调整,如以前治愈的评价标准是R0,现在是NED(无瘤状态)。
“寡转移”Oligometastasis
寡转移的概念出现于年,由芝加哥大学生物科学系前主任SamuelHellman和医学中心放射和分子治疗科主任RalphWeichselbaum提出。
寡转移指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一种中间状态,它是介于局限性原发瘤及广泛性转移瘤之间生物侵袭性较温和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原发性肿瘤只引起少数局部的继发性肿瘤,通常≤5个。寡转移代表潜在可治疗的状态,治疗的关键是手术、放疗和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同时应用全身化疗兼顾预防进一步的远处转移。目前在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中广泛应用,在CRC中是年开始应用。ESMO正式提出,定义为转移≤2个部位,≤5个病灶。
从寡转移概念延伸出一些其他概念,如寡复发(oligo-recurrence)、同时性寡转移(sync-oligometastasis)等。
mCRC寡转移的重要性
若患者判断为寡转移,则寡转移的治疗终点是NED,寡转移的治疗原则是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手术),寡转移的治疗核心是最佳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指南中明确规定,对于所有的寡转移患者,除了手术以外,均应考虑积极的局部治疗,可以和手术联合使用;如因伴发病、估计残余器官功能不足或其他因素而无法手术的OMD,更应积极应用各种局部治疗手段来配合全身化疗。
常用的非手术局部治疗手段包括:各种消融术(射频、微波、冷冻等)、立体定向放疗(SBRT)、高剂量近距离放疗、放射性栓塞治疗等。
mCRC治疗新理念
以往对于mCRC主要是以手术为中心进行评价,分为可切除和不可切除,年以后可能会改为可局部治疗和不可局部治疗,这种改变实际上是一种治疗理念的变化。
陈教授强调要重视仅有肝转移mCRC患者的肝脏局部治疗,手术也是一种局部治疗,而且是最重要的局部治疗。此外,其他局部治疗手段不是要否定手术,而是有益补充。其他局部治疗手段有:消融治疗,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立体定向放疗(SBRT);局部区域治疗如栓塞性治疗,包括放射性(SIRT)和化学性(TACE),还有区域化疗,如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HAI)。
mCRC的传统治疗策略是以手术为中心,R0为评价标准,分为初始可切除和初始不可切除。对于可切除患者,可以先手术后辅助化疗,或先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再进行辅助化疗,对于初始不可切除的患者,先进行转化性化疗,然后通过多学科评估分为可切除或不可切除。
现在,mCRC的新策略变为以NED及局部治疗为中心,患者分为可NED和初始不可NED。对于可NED患者,然后讨论先手术/局部治疗或先新辅助化疗,对于初始不可NED患者,先进行转化性化疗。这是以治疗目标为导向的临床治疗策略,对于初始可NED患者,主要探讨围手术期的最优治疗,对于初始不可NED患者,则是转化优先,全程管理。
SELECTION往期精选
权威发布丨国家癌症中心:最新中国肿瘤现状和趋势!语音版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锻炼.粤语版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锻炼.普通话版
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膳食指导.语音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