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结直肠癌精准联盟峰会上,精准诊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基因测序及体外诊断领域头部企业齐聚一堂,共商共议打造中国结直肠癌的精准诊疗生态圈。

     

万德森: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资深名医、

医院结直肠癌资深首席专家万德森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约.9万。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统肿瘤及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其中,结直肠癌的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在中国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经过近10年的努力,随着不断深入研究,诊断技术、药物的应用,5年生存率实现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5年生存率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报告显示,全世界癌症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70%的有3个国家,结直肠癌共有2个国家。所以从全球来看,需要不断追求更多更新的解决方案。对于确诊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来说,经过大量研究,目前靶向药物是有效的手段。

  

  基因检测结果则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患者筛选,以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不过,当前基因检测水平和规范化程度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对于结直肠癌精准治疗的需求尤为迫切,所以我们要继续努力。在筛查、早诊、治疗前后的随访、差异检测、治疗上,希望行业能够形成诊疗一体化,规范临床治疗,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获益。

     

张苏展:多学科综合诊治、精准治疗是提高生存率两大重要抓手

  

浙江大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CSCO全国结直肠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张苏展

  精准治疗对于结直肠癌诊疗可提供三方面能力:首先,要有精准的诊断,知道疾病发生了怎样的致病变化。其次,仅有基因诊断,如果没有合适的药物或者干预手段,也无法得到精准的治疗。实际上,目前结直肠癌真正精准的药物在我们中国大概只有一个药物。

  

  除检测、药物外,其实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这两方面知识的临床医生,换言之,病理科医生和临床医生都需掌握诊断、治疗药物的充分知识,才能把这两方面合适的配合起来,为病人造福。

  

  值得   

  在各种恶性肿瘤规范化治疗当中,多学科综合诊治、精准治疗是今后提高生存率的两个重要抓手。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我们与病理医生之间需要更多的合作空间。而且亟待解决一些问题。一是选择怎样的基因检查,是出于治疗需求还是临床研究需求。第二,临床标本的检测是血液检测还是肿瘤标志物检测。第三是检测报告的规范度。目前每个检测公司对不同的标本都有不同的解释。对此,各个检测公司需要在这个联盟指导下,能够拿出让临床医生容易读懂的报告,支持医生工作。

编辑:陈雪薇

媒体合作、投稿建议

入群交流

扫码加小编

《医药经济报》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