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癌

不色变

炎症性肠病与肠癌有关吗

CANCER

炎症性肠病(IBD)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目前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较为丰富。总的来说,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国外相关数据显示,IB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癌变占近15%,且在确诊IBD8~10年后,癌变逐年增加0.5%~1%。这种风险与疾病的持续时间和病变程度相关。一项研究表明,病程10年、病变范围累及全结肠、伴有不典型增生的结肠息肉是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对于这部分患者,定期行结肠镜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胃肠病协会AGA发布的指南推荐:全结肠炎患者应在8年后开始进行结肠镜监测,累及左侧结肠的结肠炎患者应在15年后开始监测。每1~2年应该重复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异型增生或早期病变。由于大多数炎症性肠病的结直肠癌变起源于异型增生,故当检出异型增生病灶时,需尽可能切除。如判断病灶内镜下可切除,应选择合适的内镜切除技术进行治疗,但对内镜下不可切除的异型增生病灶、高度异型增生或多灶性异型增生,结肠切除术仍为首选。有研究表明在那些接受监测且愿意接受预防性结肠切除术的患者中,结直肠癌的死亡率较低。

结直肠癌的危险信号有哪些

大多数早期结直肠癌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有很少一部分是因为被筛查而被诊断的,可见早期筛查是多么的重要。但非常遗憾的是,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是在出现症状后才被诊断的。所以,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直肠出血伴排便习惯改变、原因不明的隐匿性贫血、不明原因消瘦的情况时需警惕肠道病变,积极就诊。另外,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还因肿瘤位置不同而有所区别,排便习惯改变在左侧结肠癌中是更常见的主诉症状,直肠乙状结肠癌更常引起便血,隐匿性失血造成的缺铁性贫血更常见于右侧结肠癌。

扫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